论身份正义的诉求与实现/童列春(13)
[11] 朱力: 准市民的身份定位[J], 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0(6):113-122.
[12]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卷[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1.
[13]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0.
[19] 任强:中国封建法再认识[J],法学研究,2006(2):138-144.
[14] A.Giddens,The Class Structure of the Advanced Society,London:Hutchinson&Co.Ltd,1973,p.103转自刘欣: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制度基础[J],社会学研究,2005(5):1-25.
[15] [英]:伦纳德.霍布豪斯:社会正义要素[M],孔兆政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108.
[16] 江平:法律:制度 方法 理念[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3):1.
[17] 鲁品越 骆祖望:资本与现代性的生成[J],中国社会科学,2005(3):59-69.
[18] 张翼:中国城市社会阶层冲突意识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5(4):115-125.
[20] [古希腊]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M],吴永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17.
[21] 张文显:当代西方法学思潮[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38.
[2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4-275.
[23] 衣俊卿:现代性的维度及其当代命运[J],中国社会科学,2004(4):13-24.
[24]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尼可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95-97.
[25] [法]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下卷)[M],张绪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713.
[26] 张乃根:西方法哲学史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22 .
[27] 徐越宾 张秀兰:中国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角色重建[J],中国社会科学,2005(5):81-92.
[28] [美]罗斯科.庞德:普通法的精神[M],唐前宏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19.
总共14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