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农村老年性犯罪问题研究/范永友(2)
五、犯罪的预谋性。与中青年性犯罪相比,老年性犯罪更具有一定的预谋性,大多不是因为顿起淫心,往往与被害人都有过接触,以各种方式取得被害人的信任,等待时机成熟时再出手,犯罪比较诡密,如果不是被害人声张,一般很难侦破。其实,并不是被告人不知道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只是一旦被侦破起诉,他们往往摆出一副等死的样子,装聋作哑,或翻来复去地说“我做了错事”,对犯罪事实则避重就轻。
老年性犯罪所侵害的对象多为未成年幼女或男童(部分为智力或精神类残疾人),社会危害性较大,究其犯罪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错误的需要观。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性功能有所衰退,但不会完全丧失,而且对性的欲望和兴趣能维持到相当高的年龄。现阶段广大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相对提高,因此对精神生活的要求相应提高,性需要也就成为高龄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很多人的老年期是阴郁的,特别是离婚、丧偶者,或终生未婚者,他们往往无性生活的条件,少数缺乏自制力,放纵自己的老年人,采用非法手段,满足性欲望,以致构成犯罪。如杨某某猥亵儿童一案,杨某某以性刺激和性满足为目的,不仅采用卑鄙下流淫秽的语言和行为,与三名男童相互玩弄生殖器,而且对三名男童进行了鸡奸。
二、社会丑恶现象的泛滥。近年来,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沉渣泛起,屡禁不绝,特别是正以高速度向农村蔓延,使得农村男性老年对此现象不能正确认识,有的卷进这股浊流,而有的就铤而走险,将罪恶之手伸向幼童,踏上犯罪道路。如65岁的余某某终身未娶,与其80余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也从来没有性的体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受别人唆使,花二十元钱在一茶馆内喝“板板茶”,与一女子有了第一次性的体会,回家后仍想着这事,于是将邻居家5岁的女孩叫进屋实施了奸淫。
三、法制观念淡薄。我国现有老年人长期生活在一个法制不健全的国度里,头脑中很少有法制观念。进行普法教育以来,由于受文化水平低等条件的限制,接受法制教育的很少,许多老年人不仅是文盲,更是法盲。
四、社会及家庭伦理道德沦丧。农村文化事业的局限,使得部分老年人不能获得健康的精神食粮,以致个别老年人对善恶、美丑、荣辱等不能准确判断,导致伦理道德丧失。
根据最新统计,目前我国的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32亿,约占世界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居世界第一位。因60岁以上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已达10%,按国际上的标准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而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增长趋势,老年性犯罪的现象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并将呈上升趋势。由此要引起高度重视,建议:


总共3页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