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代中国的宪法惯例/张宏思(23)
① 卡尔文·伍达德:“威廉·布莱克斯通爵士与英美法理学”,载《宪法的政治理论》,(美)肯尼思·W·汤普森/编,张志铭/译,三联书店1997年8月初版,第87页。
②(德)萨维尼/著,许章润/译:《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法律出版社2001年1月初版,第11页。
③ 王月明/主编:《宪法学》(华东政法大学系列教材)(修订本),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2版,第12—13页。
此类强制认同机制的塑成,似与传统政治文化的浸染有较深的渊源关系。现实政治生活中的许多规则、体制和观念既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普通规律以及近现代政治文明进步的成果,也不可避免地同传统政治中那些阴暗、野蛮、不合时宜的东西保持着筋肉难断的关系。宪法惯例同传统政治文化具有天然的亲缘关系,更多地吸附着传统政治文化的因子和气息,可以或显或隐地溯源至悠久的古代政治生活中。专制政治是古代中国文化中的核心特征,帝王观念和独夫专制又是其中的极致。刘泽华先生论述道:
帝王的权力特征可以用一个“独”字来概括,具体说来有“五独”:天下独占,地位独尊,势位独一,权力独操,决事独断。
帝王之权是武力征服的产物,武力凌驾于政治权力之上。……就有史可考的王朝而言,除了新莽代汉有其特殊性之外,所有王朝的更替都是通过武力争夺或以武力为后盾来实现的。……武力支配政治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一个基本事实。……武力原则是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最高原则。
“家天下”与“武力支配政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这两点混合一起笼罩在整个社会之上,更直接支配着政治体制的运动。①
当代中国的权力架构与古代相比,在国家宗旨、结构形式及民主、开明程度等方面显然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政权尤其是执政党的集权和强力色彩仍然相当明显,意识形态的一元化色彩相当浓重,由此也显著地反映在宪法惯例的形成上。
2、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积淀
近、现代中国革命可谓波澜壮阔、翻天覆地,充满了变革与保守、传统与现代、东西方文化的剧烈碰撞。它作为一种晚近的巨大的历史存在,直接制导着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未来走向。早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地时期的立宪实践就已经预设了当代中国的基本政治框架、政治运作方式。如以阶级成分区分政治上的敌、我、友,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一元化领导,军事化、半军事化的行政方式,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控制,党政高度一体、互为表里等等。
程思远先生曾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在1982年3月9日宪法修改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分组讨论时指出:
总共29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