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论身体维权的成因与对策/张帆(4)

表1调查结果


遭遇过侵权事件,十分不满意(1分)
态度傲慢,不满意(2分)
十分冷漠,一般(3分)
可以交流,比较满意(4分)
态度良好,非常满意(5分)
总和

数量(人)
17
66
110
48
12
253

百分比(%)
6.72
26.09
3.48
19.05
4.76
100



图2调查结果

结果显示,弱势群体普遍遭遇过执法冷淡,还有相当的比例遭遇过执法侵权。信息的不对等,使得维权人在与执法者的对峙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任其摆布。弱势群体占有的社会资源有限,可以动用的法律资源太少,甚至在成为侵权行为的受害对象时可能表现出的维权倾向都较他人为弱,可能就造成了侵权人通过侵权获益的侥幸心理。

2.维权人教育程度低,法制意识淡薄

虽不排除有部分属于社会中产阶级甚至社会高层,但绝大多数身体维权现象都是发生在弱势群体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人的联系逐步加深,“弱势群体”这一标签愈发难以通过客观化指标,如收入、学历等加以确定。虽然学者现更多地通过社会身份的从属来划定“强弱”,但笔者仍然观察到身体维权者多数教育程度低,匮乏最基本的法制观念。在“您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遭遇侵权事务时的选择”的调查问题中,受调查者的结果如下:

表2调查结果


不需要他人帮忙(1分)
请亲友帮忙(2分)
咨询法律工作者(3分)
自己有能力处理(4分)
十分精通(5分)
总和

数量(人)
45
106
75
25
2
253

百分比(%)
17.79
41.90
29.64
9.88
0.79
100



图3调查结果

由调查可见,弱势群体多是“法律依赖者”,产生的问题有二:依赖原始的亲族感情,难免会降低维权者的维权收益,特别是维权人在其亲友中也难寻法律素养高者;(2011年2月12日,在江西宜春发生的一起案例,因当事人法律素养的低下,债权过时效而全然不知,导致其诉讼请求不受法院支持,后该债权人携带5升汽油和打火机欲与债务人同归于尽。)而法律工作者提供法律服务的高昂成本也非弱势群体一般所能承受。

3.维权人心理扭曲,往往有着极端化行为的倾向


总共7页     [1]   [2]   [3]   4   [5]   [6]   [7]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