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身体维权的成因与对策/张帆(6)
2.侵权人社会地位强大
侵权人的为富不仁,极大地刺激了维权人本就处于经济弱势的脆弱的自尊,特别是在侵权人有时还是代表国家公权的机关、事业单位,或者是在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沆瀣一气的情形下,维权者更是深感体制维权的无望,滋生了维权人宣泄愤怒的情感需要,做出非理性维权的极端行为。
四、身体维权危机的缓解措施
身体维权危机的缓解需要维权主体与裁判主体的良性互动,其需要的措施是规定性的,但更主要是建构性的。防止维权主体产生极端化的行为,现行制度必须培养弱势群体的司法信任情节
(一)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培养弱势群体的公民意识
所谓人文关怀,是从人文角度,以人文精神为导向,对人的生活状态、生活环境进行关注,是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条件、人的自由和解放的一种诉求。弱势群体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关怀,更重要的是人文关怀。
对民众自身而言,具有制度维权的公民意识,首先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守法观念,认真对待自己的权利。对自己权利的行使不仅仅为了自身利益,更是对漠视权利者的人生教育。[6]
身体维权危机的消解,还需要公民制度维权意识的培植和发展。政策在关注弱势群体生存权的同时,人文关怀还关注弱势群体的发展权,在培植其法制精神,完善其法制人格的同时,实现从“臣民”向公民的转换。
(二)完善社会福利制度,保证弱势群体维权的经济能力
对弱势群体的有效保护,防止身体维权越演愈烈,需要从根本上分析弱势群体存在的根源,解决根本性问题。一方面国家要加快经济的发展,实现物质的丰富,并且在现代化进程中,保证经济发展的恩泽惠及每一个社会成员,避免贫富差距的拉大。另一方面在社会发展中追求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尤其是实质公平。在立法、司法和执法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利益主体之间的差异,不能让形式上的公平掩盖了实质上的不公平。最后,要建立以法律为保障措施的相关社会福利制度,主要包括弱势群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和发展公益基金等社会慈善团体、法律援助制度、社会保障责任分担机制、促进就业的法律制度、弱势群体教育法律制度、弱势群体医疗法律制度等。同时加强宣传力度,加深弱势群体对各项福利制度的认识。
(三)培养弱势群体的制度维权倾向,通畅制度维权渠道
媒体在传播新闻时事时,为追求社会反响往往选择性地选择那些发生频率更低、更能吸引眼球的诸如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等信息,同时给了民众一种强烈的信息刺激。这往往具有很强的心理暗示和相当的传染力,而弱势群体对“辟谣”往往具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形成一种虚假性的共识。鉴于此,制度维权机构一方面需要彻底真正地杜绝枉法与腐败现象,另一方面,需要提升自我的公众形象,通过适当的宣传以及成功的个案,争取弱势群体对制度维权机构群体的认可,以塑造良好的公信力。
总共7页
[1] [2] [3] [4] [5] 6
[7]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