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被告人证明责任研究/卞建林(11)
[1](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M).王亚新,刘荣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249.
[2]高家伟.行政诉讼证据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1998.83.
[3]王利民.论刑事举证责任(J).中国法学,1992,(2):28—31.
[4]王以真.英美刑事证据法中的证明责任问题(A).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学五十年(C).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332.
[5]牟军.论英国刑事证明责任(J).现代法学,2000,(1):132.
[6]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学五十年(C).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332.
[7]陈瑞华.在公正与效率之间———英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最新发展(J).中外法学,1998,(6):95—96.
[8]卞建林译.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和证据规则(Z).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21.
[9]王以真.外国刑事诉讼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20.
[10]田口守一.刑事诉讼法(M).刘迪,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227.
[11]周密.德国刑事法律制度的新变化(J).中国法学,1996,(3).
[12]蔡墩铭.刑事证据法论(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305.
[13]蔡墩铭.刑事证明与举证(J).法学家,1996,(5):64.
[14]曾斯孔.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J).中国法学,97.
[15]卞建林.证据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371.
[16]沈达明.英美证据法(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6.71.
[17]龙宗智.相对合理主义(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471.
[18]赵钢,刘海峰.试论证据法上的推定(J).法律科学,1998.(1):93—94.
[19](英)W·塞西尔·特纳.肯尼刑法原理(M).王国庆,李启家,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508.
[20]翁晓斌,龙宗智.罪错推定与举证责任倒置(J).人民检察,1999,(4):8.
[21]刘刚.论持有型犯罪(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2):54.
[22]陈兴良.刑法哲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49.
[23]刘季幸.试论刑事被告人的相对举证责任(J).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5,(2):53.
总共12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