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人格权立法模式及其选择 以德国、瑞士、奥地利、列支登士敦为考察重点/沈建峰(10)
[4]在此需要注意的是,瑞士学者在论述《瑞士民法典》第28条一般人格权的内容时,也经常将其区分为不同的保护范畴,但是这种保护范畴并不同于具体人格权,而是理论上对一般人格权内容的说明,更多的是具有理论和教学的意义,而不是实证法中的制度。
[5][瑞]《修订民法中人格保护制度的草案》(Gesetzesentwurfüber die Revision des zivilrechtlichen Persnlichkeitsschutzes,in:Schweizerische Juristen-Zeitung,1975,S251)。
[6][奥]玛丽-特雷西•弗里克:《人法》(Marie-Theres Frick,Persnlichkeitsrechte,Verlag dersterreichischen Staats-druckerei,1991,S254)。
[7]关于姓名发展的历史,参见[德]迪特海姆•克里佩尔:《民法中的姓名保护》(Diethelm Klippel,Der Zivilrechtli-che schutz des Namens,Ferdinand Schningh,1985,S37ff);[奥]贝恩哈德•拉绍尔,《姓名权》(Bernhard Raschau-er,Namensrecht,Springer Verlag,1978,S4ff)。
[8][德]奥托•奥佩儿:《民法典中的姓名权》(Otto Opet,Das Namenrecht des Bürgerlichen Gesetzbuchs,In:AcP.Band 87,1897,S317ff)。
[9]现在,从西方人的姓名中依然可以找到区分身份和职业这一功能的残余。例如姓名中的“Von”是以前贵族的标志;又如Zimmerman(木匠)、Müller(磨坊主)等姓都是以前职业的称谓。在中国文化中,姓名的这种功能表现得不是特别突出,因此,我们容易理所当然地认为姓名权是人格权。
[10][瑞]欧根•胡贝尔:《瑞士民法典——对联邦司法和警察局草案的说明》(Eugen Huber,Schweizerische Civilge-setzbuch,Erluterungen zum Vorentwurf der Eidgenssischen justiz-und Polizeidepartements,Buchdruckerei Büchler undCo.,1902,S68)。
总共15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