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人权及中国人权模式/黎尔平(9)
最后,在目前行政权力极为强大、司法难以独立的情况下,应充分考虑人权司法(宪政)保护的难度。这些困难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中国缺乏与自由主义有关的思想文化度基础;二是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有很多不确定因素。[16]公民权利的思想基础是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它们与中国传统上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我境界有很大的出入,因此,从上世纪30年代的胡适到90年代的刘军宁,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在中国难以落地生根,虽当代年轻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在增强,但是,缺乏法治状态下的个人主义往往是个人私欲泛滥。在体制方面,对自由权利的诉求与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有关,市场越发达,政府可以管理和需要管理的范围就越小,因而,由个体组成的市民社会能够保护自身权利的可能性就越大,且越为迫切,这些权利就是表达权、结束权等权利。目前的中国所实行的是政府主导下的不完全市场经济,政府与公民社会的成长发育构成了一个彼消此长的互动关系,因此,以自由为本位的权利何时以及如何获得,取决于当一个市场的成熟程度和一个公民社会的出现。当政府可以轻车熟路般管理这个社会的时候,当中国政府正式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之时,[17]实施主体将从政府转向司法部门,此时,以自由为本位的人权模式的建立,宪政、法治人权保护似水到渠成,如期而至。



注释:
[1]中国人权模式(pattern of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in China)在相当程度上就是“中国人权保障机制”(regime of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in China)。本文认为,用模式一词,既应景于当下讨论的中国模式,同时用“模式”一词暗含某些与其他国家不同,显示着独到之处和特点。而用“regime”(机制)一词为国际人权领域所通用,更多地表示各国都有的某种机制或系统,如公共交通系统。机制中是共性多与个性。
[2]罗豪才:“人权保障的中国模式”,《人权》,2009年第6期,第4页。
[3]H.van Maarserveen and G.van der Tang, Written Constitutions: A Comparative Study, 1978, p191.
[4][日]宫泽俊义著 芦部信喜补订 董璠舆译:《日本国宪法精解》,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0年,第35页。
[5]【奥】曼弗雷德·诺瓦克著 孙世彦 毕小青译:《<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评注》,第二版中文版前言,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北京,第12页。


总共10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