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存若干法律问题初探/冯兴吾(5)
六、提存的效力
提存涉及债务人、提存机构和债权人三方之间的关系,也就必然产生对债务人的法律效力、对债权人的法律效力以及对提存机构的法律效力。
1、提存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债务消灭。
提存使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归于消灭。提存须有合法原因,否则不发生提存效力。《合同法》第91条规定,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提存公证规则》第17条明确规定:“提存之债从提存之日即告清偿。”
提存机构应当按照当事人约定或法定的条件给付提存标的。提存受领人领取提存标的时,应提供身份证明、提存通知书或公告,以及有关债权的证明,并承担因提存所支出的费用。提存受领人负有对等给付义务的,应提供履行对等给付义务的证明。委托他人代领的,还应提供有效的授权委托书。由其继承人领取的,应当提交继承权公证书或其他有效的法律文书。
2、提存物风险的承担。
在提存期间,一切发生的提存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债权人承担。因为在提存之后,提存物的所有权已经归债权人,所以债权人应承担标的物因意外原因而发生毁损、灭失的风险责任。但是,因提存机构的过错造成毁损、灭失的,提存机构应当负有赔偿责任。
标的物在提存期间的孳息等增值部分也应归债权人所有。《合同法》第103条规定:“标的物提存后,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债权人承担。提存期间,标的物的孳息归债权人所有。”《提存公证规则》第22条第1款规定:“提存物在提存期间所产生的孳息归提存受领人所有。提存人取回提存物的,孳息归提存人所有。”本文认为,提存的存款单、有价证券、奖券需要领息、承兑、领取的,提存机构应当代为承兑或领取,所获得的本金和孳息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按不损害提存受领人的利益的原则处理。无法按原用途使用的,应当以货币形式存入提存帐户,定期存款到期的,原则上按原来期限将本金和利息一并转存。股息和红利除用于支付有关费用外,剩余部分应当存入提存专用帐户,提存的不动产或其他物品的收益,除用于维护费用外,剩余部分应当存入提存帐户。
值得探讨的是,债务人提存后可否将提存物取回。各国立法对此规定不一。如《法国民法典》第376条规定:“债务人有取回提存物的权利。”我国台湾地区《提存法》第15条规定:“清偿提存之提存人于提存后,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声请该管法院提存所返还提存物:㈠提存出于错误者;㈡提存之原因已消灭者;㈢受权利人同意返还者。”很显然,该规定以不得取回为原则,以特定情形例外。我国《合同法》未明确规定债务人的取回权问题,但《提存公证规则》第26条规定:“提存人可以凭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或提存之债已经清偿的公证证明取回提存物。提存受领人以书面形式向公证处表示抛弃提存受领权的,提存人得取回提存物。”本文认为,提存人取回提存物的,视为未提存。提存原有的效力即消灭,债务人的债务同时回复,
总共6页
[1] [2] [3] [4] 5
[6]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