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侵害“其他人格利益”精神损害赔偿的限制 一种比较法的视角/周琼(13)
[38]See Dillon v.Legg,441P.2d.912,914,920-921(Cal.1968).
[39]参见[日]圆谷峻:《判例形成的日本新侵权行为法》,赵莉译,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52页。
[40]See Robert L.Rabin,Emotional Distress in Tort Law:Themes of Constraint,44Wake Forest Law Review,2009.
[41]参见朱岩:《大规模侵权的实体法问题初探》,《法律适用》2006年第10期。
[42]See Calvert Magruder,Mental and Emotional Disturbance in the Law of Torts,49Harvard Law Review,1033,1936.
[43][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50页。
[44]张新宝:《从司法解释到侵权责任法草案: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45]参见[美]格瑞尔德•J.波斯特马主编:《哲学与侵权行为法》,陈敏、云建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页。
[46]参见杨立新:《论医疗过失赔偿责任的原因力规则》,《法商研究》2008年第6期。
[47]参见周琼:《论过失导致的纯粹精神损害——以美国法为中心的考察》,《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第5期。
[48]参见谢鸿飞:《精神损害赔偿的三个关键词》,《法商研究》2010年第6期。


总共13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上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