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俄罗斯反垄断法“协同行为”认定标准的创新及借鉴/刘继峰(11)
[12][13]参见孔祥俊:《反垄断法原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373页,第375页。
[14]该联络涉及参与人之间有意识的沟通,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15][16]参见[日]根岸哲、舟田正之:《日本禁止垄断法》,王为农、陈杰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150页。
[17]参见游钰:《卡特尔规制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39页。
[18]“如果只有单一行为迹象,则应该就所汇集的行为资料,分析其发生次数、持续时间、行为集中度和一致性等作出综合判断”。何之迈:《公平交易法专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7页。
[19]See American Tobacco Co. v. United States,328 U. S. 781(1946).
[20]美国四家用玉米生产甜味剂的企业,被指控在1988年至1995年期间进行勾结实施固定价格。在本案审理中,波斯纳法官强调的经济证据包括市场的高度集中、产品的标准化、缺乏替代性投资、产能过剩等,而依这些证据应该形成的价格趋向背离了市场的正常价格状况,进而推定这四家企业间存在价格密谋。参见经济合作组织秘书处:《缺乏直接证据情况下的卡特尔协议的审理》,http://WWW.fas.gov.ru/fas-news/fas-news_24080.html,2011-04-11。
[21]参见万鄂湘、张军主编:《最新商事法律文件解读》,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85-86页。
[22]因为与限制数量、地域等内容相比较,价格更容易通过商品外在地表现出来,利于引导有关商家协作,故限制价格更容易形成协同和维持协同行为。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案例也显示,价格协同行为是协同行为的主要形式。参见[美]基斯·N.希尔顿:《反垄断法经济学原理和普通法演进》,赵玲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8-60页;[德]哈尔德斯等:《市场经济与经济理论:针对现实问题的经济学》,刘军译,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第394页。


总共11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上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