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基金:基本原理与制度构建/张新宝(22)
[40] 参见王利明:《侵权责任法研究》上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73-674页。
[41]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7号)第三条、第四条规定。
[42] 参见张新宝:《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268页。
[43] [英]卡罗尔·哈洛:《国家责任——以侵权法为中心展开》,涂永前、马佳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第17页。
[44] 奚晓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143页。
[45] 参见张新宝:《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138页。
[46] 在2011年4月9日-10日于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的“大规模侵权法律对策国际研讨会”上,美国杜克大学法学院Francis E. McGovern教授作了题为“索赔评估与解决议案设计”的报告,详细介绍了类比等十种赔偿数额评估方法,可资借鉴。参见岳业鹏:《大规模侵权救济模式与预防机制研究——“大规模侵权法律对策国际研讨会”观点综述与评析》,载《判解研究》2011年第1辑。
[47] 本文关于“财产损害赔偿标准的确定”一部分中提出的关于上海“11•15”火灾事故的财产损害赔偿方案的建议,实现上适用的就是假定模型的方法。
[48] See Francis E. McGovern , “The What and Why of Claims Resolution Facilities”, 57 Stan. L. Rev.(2005), 1361.
[49] 例如ATSSSA 第405条第(c)(3)(B)(i)项规定,依照本章规定提交索赔申请的,申请人应当放弃就911恐怖袭击事件中遭受的损害向任何州法院或者联邦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
[50]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了代表人诉讼制度,“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51] 参见章武生、杨严炎:《群体诉讼的价值与功能》,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5期。
[52]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五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可以适用代表人诉讼或者集团诉讼。《最高人民法院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法发[1992]22号)第59条明确,“人数众多”一般指十人以上。为保证代表人制度协商的效率,故建议代表人数不宜超过10人。
总共23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