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解释论框架/叶金强(16)
[49]See Suzanne Galand-Caival, Non -Pecuniary Loss under French Law, in Horton Rogers (eds.),Damages for Non-Pecuniary Loss i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Springer Verlag NewYork, Wien, 2001,p.94.
[50]参见注[47],第426页。
[51]参见[德]迪特尔•施瓦布:《人格权之侵害与慰抚金》,席智国译,载《研究生法学》2005年第1期。
[52]参见注[23]。
[53]See Mark Geistfeld, Placing a Price on Pain and Suffering: A Method for Helping Juries Determine Tort Damages for Nonmonetary Injuries,83 Calif. L. Rev. 773 (1995),p.775.
[54]Vgl. Claus Ott/Hans-Bernd Schafer, Schmerzensgeld bei Korperverletzungen, JZ (1990),S.567.
[55]参见注[54],第573页。
[56]See Harvey Mcgregor, Mcgregor on Damages, London: Sweet&Maxwell, 17th. 2003, p. 1300.
[57]Vgl. Kotz, Wagner, Deliktsrecht, Munchen: Luchterland, 10. Aufl. 2006. S.277.
[58]Vgl. Hacks/Ring/Bohm, Schmerzensgeldbetrage 2011, Deutscher Anwaltverlag Gm, 29. Auflage, 2010.
[59]参见注[20],第440页。
[60]德国法上,“商业化”是作为一种扩展抚慰金请求权范围的工具而被使用的。通过“商业化”途径,非物质损害被拟制为物质损害而获得救济,民法典第253条第1款关于抚慰金请求权限定干法律规定情形的规则因此被突破。
[61]参见注[3],第278页。
[62]对于该问题,笔者将另有专文《论侵权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进行探讨。


总共18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