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解释论框架/叶金强(18)
{2}Jager/Luckey, Schmerzensgeld, ZAP Verlag, 4. Auflage, 2008.
{3}J. von Staudingers/Gottfried Schiemann, Kommentar zum BGB, Buch 2, § 249-252, Sellier-de Gruyter Berlin, 2005.
{4}Stephanie Pfuger, Schmerzensgeld fur Angehorige, Verlag Ernst und Werner Gieseking, Bielefeld, 2005.
{5}Horton Rogers (eds.),Damages for Non-Pecuniary Loss i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Wien: Springer Verlag, 2001.
{6}Kotz, Wagner, Deliktsrecht, Munchen: Luchterland, 10. Aufl. 2006.
{7}曾世雄:《损害赔偿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于敏:《日本侵权行为法上的抚慰金制度研究》,载《外国法译评》1998年第2期。


总共18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上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