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解释方法: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区别及其法理成因/刘国(13)
[13] 见姜士林等主编:《世界宪法全书》,青岛出版社1997年版,第791页。
[14] 见[日]宫泽俊义:《日本国宪法精解》,董燔兴译,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0年版,第165、169页。
[15] 转引自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9页。
[16] 参见[德]G·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王朴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4-5页。
[17] [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9页。
[18] [英]约翰·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刘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13页。
[19] 参见[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8-119页。
[20] 参见[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5页。
[21] Kelsen, The Pure Theory of Law, transl. M. Knight (Berkeley, 1967), p4. 转引自[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2页。
[22] 参见[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5-117页。
[23] 参见薄振峰:《当代西方综合法学思潮》,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37-38页。
[24] 参见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5-50页。
[25] 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77页。
[26] 参见[英]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88-189页。
[27] 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44页。
[28] 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54页。
[29] 参见[美]约瑟夫·斯托里:《美国宪法评注》,毛国全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149页。
[30] 参见Jeffrey M. Shaman,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Illusion and Reality, Greenwood Press 2001, p35.
总共15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