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对资产追回民事途径的思考/张士金(9)

第二,国有资产的范围及产权界定。如前文所述,当请求国在被请求国提起确权诉讼和在被请求国作出没收决定时主张合法所有权追回资产时,必须证明请求国对犯罪所得财产拥有的合法所有权。但是,按照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唯一主体,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现实情况是,国务院并未真正持有所谓国有资产的产权证明,而各国有资产的具体占有使用单位,除经营性国有资产产权相对较为明晰外,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矿产等资产性国有资产)的产权一直存在归属不明晰、产权证明文件相对缺失等问题。这将严重阻碍我国有效开展境外民事追回。当前,必须进一步修改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明确界定国有资产产权证明持有人。

第三,国家的腐败犯罪受害人地位。如前文所述,请求在被请求国申请补偿或者损害赔偿的前提是,请求国因腐败犯罪分子的腐败或恶意管理而受到损害,而要求获得补偿或赔偿。而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建立的主要是自然人和一般法人被害人制度,国家则被置于追缴者位置,提起诉讼则只是在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物质损失时,才由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如此情况下,若选择通过侵权诉讼追回资产,不仅将面临诉讼主体是否适格问题,而且面临受害举证困难问题。当前,必须对相关刑事法律进行修订,明确国家是腐败犯罪的主要受害人,赋予其在境外提起侵权诉讼的资格。




注释:
[1]UNODC. The Global Programmer Against Corruption,the United Nations Anti-Corruption Toolkit[R],Second Edition,February,2004.
[2]Guillermo Jorge,Notes on Asset Recovery in the U.N. Convention Against Corruption[DB/OL]( http://www. abane.t org/intlaw/hubs/pro-grams/Annual0316. 03-16. 06. pdf).
[3][英]詹宁斯.奥本海国际法[M].王铁崖,陈公绰,汤宗舜,周仁,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111.
[4]UNODC,United Nations Handbook on Practical Anti-corruption Measures for Prosecutors and Investigators[R]. Vienna,2004:343.


总共10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