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论刑法中的法律认识错误/卢芬(6)

  长期生活在国外、居住在港、澳、台地区的人,往往不知道大陆的有关法律,在他们来到大陆初期就可能出现因不知法而犯法的情形,还有生活在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公民,在进入其它地区的初期,因不知国家的法律而按自己落后的民族风俗习惯实施了某种行为,结果违反了国家的有关法律;还有行为人为了弄清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善意的征询公务机关的意见,在公务机关明确答复某种行为合法的情况下,实施了该行为,但实际上公务机关的解释是错误的。

  在美国,当政府未能将制定的法律公布于众时或行为人违反法律是因为信赖官方作出的声明时,法院可以接受为可得宽恕的辩护理由。可见,在有着“不知法律不可恕传统的普通法国家中也已经开始考虑行为人的违法性认识了。美国学者曾提出在贫民窟里长大的青年人由于没有机会接触到外部的社会造成“文化隔离”,从而不能把社会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观念。行为人因此而犯罪时,就不可以对其追究刑事责任。这其实反映出了一种公平的观念,即当国家不能给予某些人以正常的生活条件时,就不应该以一般人的要求去规范他们。

  刑法的谦抑性也告诉我们,必须强调刑法的宽严相济,不能使不应受处罚的人承担刑事责任,这往往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这也正是现代刑法中主观恶性和客观危害性的统一,社会危害性与人身危险性的统一使真正犯罪人承担刑事责任合理化的本质所在。

参考文献:

[1] [日]木村龟二,顾肖荣等译 刑法学词典[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68。[2] 高铭暄 中国刑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418。[3] CrossJones&CardIntroductiontoCriminalLaw.11thed.Butterwords.1998:72.

[4] 储槐植 美国刑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89。

[5] 张明楷.犯罪学原理[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132。

[6] [德]劳克斯•洛克辛,王世重洲译.刑法学总论(第一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98。

[7] 冯军 刑事责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67。

[8] 高铭暄 中国刑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113。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建县人民法院


总共6页     [1]   [2]   [3]   [4]   [5]   6  
上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