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契约法理论的历史嬗迭与现代发展(下)/刘承韪(11)




注释:
[51] Friedrich Kessler, Contracts of Adhesion-Some Thoughts about Freedom of Contract, 43 Colum. L. Rev.629(1943).at 640-641.
[52]参见梁慧星:“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20世纪民法回顾”,《中外法学》1997年第2期。
[53]参见季卫东:“界定法社会学领域的三个标尺以及理论研究的新路径”,《法律评论报》第10期。
[54]参见(美)麦克尼尔:《新社会契约论》,雷喜宁,潘勤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页66。
[55]马东:《从合意到关系—契约模式的演变》,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印行,页10。
[56](美)格兰特·吉尔默:“契约的死亡”,曹士兵等译,《民商法论丛》第3卷,页199。
[57]John E Murray. JR.,见前注[43]。
[58]See David Campbell, The Relational Theory of Contract: Selected Works of Ian Macneil, Sweet&Maxwell, 2001,Chapter 1.
[59]麦克尼尔,见前注[54],页1后。
[60] 资琳:“契约的死亡与再生”,载《检察日报》2005年9月17日。
[61]同上注。
[62]麦克尼尔,见前注[54],页83。
[63]资琳,见前注[60]。
[64] David Campbell,见前注[58]。
[65]Paul J. Gudel, Relational Contract Theory and the Concept of Exchange, 46 Buffalo L. Rev. 763 , 764(1998).
[66] Ian Macneil,见前注[39] , pp. 483,485-491。
[67]Ian Macneil, Economic Analysis of Contractual Relations:Its Shortfalls and the Need for a Rich Classilicatory Apparatus, Nw. U. L. Rev.,1981,1025-1026.
[68]孙良国:《关系契约理论导论》,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页42。


总共12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