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少年犯罪的社会控制理论解释/吴玉才(5)

  简单来说,就是原本少年也许大多数是“听话”的,少有叛逆,但是现在的少年越来越关注自我,自尊心越来越强,如果还在用赶羊的方式教育和控制他们,也许效果不仅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出现适得其反。寻找一种新的角度和观点,成为一种必须。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视角

  运用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可以对少年犯罪进行有效的遏制。

  亚伯拉罕•哈洛德•马斯洛,1908年4月1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布鲁克林区。美国著名的哲学界、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

  如果要列举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无疑应名列前茅。与弗洛伊德类似,马斯洛的理论对人类已经产生并且还将产生长久影响。 在今天,他的一些思想,很多人已经耳熟能详,例如“需要层次理论”和“高峰体验”。

  (一)需要层次理论

  人拥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每当一种需要满足之后,另一种需要便会取而代之。

  人是社会的动物,如果把人的成长比作一棵树的发育,那么社会就是这棵树扎根的土地,这一片土地应该为少年提供哪些养料呢?

  根据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来分析,笔者认为他所认为的人类的五个层次的需要。其最终反馈的对象是社会,而满足这些需要的来源,同样是社会。

  让我们分别具体来看这五种需要的来源:

  生理的需要:

  作为生存的基本需要,把生理的需要理解为吃饱穿暖显然是不够的。而且每一个人对于基本生理需要的量也不尽相同。从满足生理需要的来源来看,一般从婴儿到个体能够独立存活为止,生理需要的满足一般是由家庭来提供,而个体能够独立存活的界限,可以认为是个人结束课堂学习,并且掌握生存技能的时刻。这个时刻,一般是在少年时期到青年时期。一旦家庭不能够满足这样的需求,那么很有可能促使个体从其它方面通过其它手段来满足这一最基本的需求。

  家庭的无法满足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可能是家境贫寒,也有可能是对子女的虐待,个体还有可能是孤儿并且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

  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生理需要无法得到满足的个体是很容易死亡的。但是“当一个人为生理的需要所控制时,其他一切需要都被推到幕后” 。虽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而产生了越轨甚至犯罪行为应该会越来越少,但我们仍然应该保持一定量的重视。


总共10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