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判决书写作中的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孙光宁(10)



注释:
[1]陈汝东.社会心理修辞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古希腊]亚里斯多德.修辞学[M].罗念生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美]布莱恩A.加纳.加纳谈法律文书写作[M].刘鹏飞,张玉荣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5]宗廷虎等.修辞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6]陈晓明.论事务性文体的修辞[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 (4).
[7]张连举当代法律文书写作[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8]马晓燕,史灿方.法律语言学引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9]宋英辉.从刘涌案件改判引起的社会反响看公开裁判理由的必要性[J].政法论坛,2003, (5).
[10][英]马戈特·科斯坦佐.法律文书写作之道[M].王明昕,刘波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11]邓志勇.西方“修辞学转向”理论探源[J].外国语文,2009, (4).
[12]郭贵春,殷杰.在“转向”中运动—20世纪科学哲学的演变及其走向[J].哲学动态,2000, (8).
[13]曲卫国.人文学科的修辞转向和修辞学的批判性转向[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1).
[14]Lawrence Baum. Judges and Their Audiences : A Perspective on Judicial Behavior[M].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6.
[15]M. Maneli. Perelman’ s New Rhetoric as Philosophy and Methodology for the Next Century[M].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4.
[16][比利时]海姆·佩雷尔曼.旧修辞学与新修辞学[A].杨贝译.郑永流.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2005年总第八期)[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7]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18][美]波斯纳.法理学问题[M].苏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总共11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