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权概念的再界定/王利明(17)
[36]See Michael Henry, International Privacy,Publicity and Personality Laws,London: Butterworth,2001, p.56.
[37]See note[22].
[38]See note[36],p.14.
[39]See note[2],p.9.
[40]See Katz v. United States, 389 U. S. 347 (1967).
[41]Vgl. BGH, NJW 1996, 1128.
[42]参见李文、王坤:《基因隐私及基因隐私权的民事法律保护》,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43] 参见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第2版),群众出版社2004年版,第8-9页。
[44]参见郭锋:《论隐私权的法律属性》,载《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0期。。
[45]参见张革新:《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及其价值基础》,载《甘肃理论学刊》2004年第2期。
[46] 参见注[45]。
[47]参见曲直:《留给隐私多大空间》,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3年版,第32页。
[48]参见注[43],第7页。
[49] See Daniel J. Solove&Paul M. Schwartz, Information Privacy Law,Third Edition, Wolters Kluwer, 2009, p.2.
[50]See note[49].
[51]参见[美]阿丽塔·L·艾伦等:《美国隐私法:学说、判例与立法》,冯建妹等编译,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13页。
[52]See note[9],p.52.
[53]参见注[14]。
[54] See note[49],p.1.
[55]参见张新宝:《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隐私权保护》,载《法制与社会发展》1996年第5期。
[56]参见齐爱民:《个人资料保护法原理及其跨国流通法律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9页。
[57]See note[49],p.1.
[58]参见李震山:《论资讯自决权》,载李震山主编:《人性尊严与人权保障》,元照出版社2000年版。
[59]参见注[56],第5页。
[60]See note[1].
[61] See note[49],p.13.
总共18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