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事法制改革的基本方向与评价机制刍议/曾明生(27)
[55]参见赵秉志、谢望原:《刑法改革与人权保障》,载《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年第5期。
[56]参见关福金、杨书文:《论刑法的功能》,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3期。
[57]参见陈兴良:《当代中国刑法新视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53页。
[58]参见关福金、杨书文:《论刑法的功能》,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3期。
[59]参见曾明生:《刑法目的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39-240页。
[60]对此详细讨论,参见曾明生:《刑法目的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44-247页。
[61]参见[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74-580页。
[62]转引自刘树德:《宪政维度的刑法思考》,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56页。
[63]参见林亚刚、傅学良:《刑法功能的价值评价》,载《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年第3期。
[64]参见曲新久:《刑法的精神与范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8页。
[65]参见臧冬斌:《刑法保障机能与保护机能的立法调整和司法实现》,载《法学家》2002年第3期。
[66]参见张明楷:《非常时期的刑法机能》,载《法制日报》,2003年6月5日。
[67]参见田宏杰:《中国刑法现代化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第51-58页。
[68]参见陈忠林:《意大利刑法纲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
[69]转引自[美]迈克尔•罗斯金等:《政治科学》(第6版),林震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352页。
[70]参见梁根林:《“刀把子”、“大宪章”抑或“天平”?——刑法价值的追问、批判与重塑》,载《中外法学》2002年第3期。
[71]参见曾明生:《试论人权保障一般优先》,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第4期。
[72]参见张千帆:《回到司法改革的真问题》,载《南风窗》2009年第7期。
[73]参见谢鹏程:《法制改革四论》,载《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第l期。
总共30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