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3)13号]司法解释有关具体问题的思考(二)/何宁湘(2)
四川省人事争议处理办法
第二十一条 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书后,应当在1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受理或者不予受理决定,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决定不予受理的,应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决定受理的,应当在7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当事人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可以自收到决定书之日起10内向作出决定的仲裁委员会申请复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在10日内作出书面答复。
<FONT COLOR="#aa0000">注:此条江苏、北京、西藏的规定中均没有。
</TD>
</TR>
</TABLE>
<FONT COLOR="#aa0000">18、关于上述两种仲裁程序中“复议”的性质:</FONT>
上述两种复议,从性质上讲,属于人事仲裁中的程序纠错程序。从法律上讲它不具有法律特征,因此不能由此起动任何法律程序。
从仲裁程序角度讲,前者实质上是对裁决违法的纠错,后者主要是对程序上的纠错。
<FONT COLOR="#aa0000">19、能否对仲裁中的复议提起行政诉讼:</FONT>
这个问题,上面实质已涉及了。由于仲裁委不是政府行政机关,它做出的任何决定、裁决、通知均不具有行政性,因此不能对人事仲裁程序中的复议提起行政诉讼。
由于条文中使用了“复议”一词,在法律程序中,一般只有行政方面才有的复议,因此,人们必然就会想到行政诉讼。从这个角度上讲,“复议”一词使用十分欠妥。<A NAME=#><A HREF="../../law/ldf/sydw/wj-11.htm">《北京市人事争议仲裁办法》</A>第25条没有使用“复议”,而使用了“复审”就解决了此问题。这点足以证明北京的立法者的高明与远见卓识。
<FONT COLOR="#aa0000">20、目前人事争议仲裁规定在“制度”方面是否对存在严重法律缺陷:</FONT>
回答是肯定的。本人认为,目前人事争议仲裁规定至少有三个方面存在明显的致命伤:
(1)、没有法律依据,且与我国现行仲裁法律制度不吻合。在最高人民法院下达司法解释后,仍未见修改或修正。
(2)、不属于国家立法范畴,而是条块利益、部门争夺权利的一种突出表现,这一点是致命。目前人事争议仲裁出现的种种“劣迹”是我国行政部门自行不依法而“立法”的必然恶果。
总共15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