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李巧玲(3)
在具体教育中联系实际缺乏,盲目的超越阶段,忽视了青少年成长特点和接受能
力,满堂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有的还逃学;四是有些教师岐视后进生
,动不动就进行所谓的“批评”,甚至是人格侮辱,极大的伤害了学生幼小的心
灵,影响了身心健康;五是市场经济的影响,有些学校周末补课的要交补课费,
无法参与补课,自认为低人一等,产生悲观,形成畸形心理;六是学校缺乏与家
长的联系、沟通,没有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化,无法及时对学生的不良
“苗头”性问题进行抑制;七是班主任缺乏对本班学生的了解和关心,对学生的
情况缺乏全面掌握;八是教师的教育方法缺乏科学,有的采取变相体罚,致使一
些学生弃学、辍学,甚至流浪社会。在校生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学习,极易走上
邪路。
(四)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较易走上人生的歧途。
一是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辨别是非、区分良莠和抵御外界影
响的能力差,自控力弱,行为不稳,模仿力强,好冲动,易被诱惑实施犯罪;二
是有的在家庭经济方面与高收入的盲目攀比,产生心理不平衡,甚至萌发不良企
图;三是有的青少年对社会上不良风气、各种诱惑,以及一些低级趣味的色情文
化,有一种神秘感,想试试的心理;四是有的学生成绩差,受到老师、同学的歧
视,自尊心受挫,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对策
造成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原因很多。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他们的生理和心理
发育都处于特殊时期,辨别是非能力很差,易冲动,好感情用事,做事不计后果
,而且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也有家庭和社会的因素,其中,家庭环境的质量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少年的成长。据有关部门一次对全国八省市二千余名未
成年违法犯罪人员的调查,父母分居、离异、再婚和丧偶的占24.1%,家庭成员或
近亲属中有犯罪记录的占20.5%。调查还表明,我国处于经济转型社会当中,不利
于青少年成长的因素增多,而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又很难收到实际效果。更重要
的是我国目前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措施不力,防范不足,缺乏能够有效预防
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法律体系。
(一)完善立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本途径
国外有《少年法》、《少年法庭法》,许多国家都是采取法律的手段规范未成年
人的行为,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而且在这方面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比如
,有的国家禁止18周岁以下青少年在公共场所持有香烟,无论是否点燃;禁止18


总共6页     [1]   [2]   3   [4]   [5]   [6]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