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聚众斗殴罪转化问题的探讨/陈奕杉(5)
三、结语
聚众斗殴罪的转化问题较为复杂,理论界众说纷纭,实践中的做法也大相径庭。如何处理相关问题,需要立法者和司法者的共同努力。笔者在此提出几点建议:1、加深、加大理论界与实践界的互动调研。我国在调研工作方面存在加大的问题,诸如调研的动机与目的、调研的物质保障,但最大的问题是调研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我国司法队伍的理论水平总体偏低,其在某种程度上缺少调研的能力。故此,笔者认为应该加大理论界与实践界的沟通与互动。2、司法信息与资源的公开与整合。我国是成文法的国家,成文法有其自身的优点,但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成文法最大的缺点就是其规定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比如我国刑法二百九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这就需要我们对其作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怎么样的解释才算合理?就像文中此种有争议的案件,最高法院应收集此类案例进行汇总,包括法院的判决、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辩解、被害人及被害人家属的观点,及具有代表意义的媒体的观点。将这些信息汇编并公开,以便于社会大众的查阅与分析。这是一个意义和工作量同样大的工程,是否可行,还得经过实践的考验。3、司法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司法实践中适用法律的问题,归根揭底是司法人员自己的问题。法律适用不正确,很大程度说明了我们司法人员自身的素质不过硬,司法人员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难题。
参考文献:
[1] 张小虎:《转化犯基本问题研究》,《现代法学》2003年第6期。
[2] 周少华:《现代刑法中的转化犯之立法检讨》,《法律科学》2000年第5期,第108页。
[3] 童志兴:《试论聚众斗殴罪的转化》,《人民司法》2001年第11期,第11页。
[4] 肖中华:《试析聚众斗殴罪中的转化犯》,《法学》2002年第11期,第33页。
[5] 谢望原:《共同犯罪成立范围与共犯转化犯之共犯认定》,《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年8月第18卷第4期,第80页。
[6] 胡汉武:《浅论寻衅滋事与聚众斗殴致人伤亡罪之罪名界定》,载http://www.hb.jcy.gov.cn/shiwuyanjiu/zhenchashiwu/200901/t20090108_123271.html, 2012-2-10访问。
[7] 黄曙:《聚众斗殴罪的认定》,《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年第6期,第23页。
总共6页
[1] [2] [3] [4] 5
[6]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