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实名制实施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邹瑜(8)
5.3对于没有实名的用户的实名的压力
对于已经放号的用户,手机实名制对于渠道的压力更大。一旦手机实名制得以实行,新用户必须经过个人信息的登记和核实才能入网,他们的实名情况可以得到保证。由于全国手机用户接近 4亿,其中 70%以上为预付费用户,他们在当初购买手机卡时,并没有进行身份登记,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同时,目前的手机用户都相当重视实效性和便利性,让他们在营业厅排队等候几个钟头,再加上相对繁琐的入网程序,必然会影响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因此,“手机实名制” 实施后现存的庞大不记名用户如何处理的问题,将是一个巨大的困难。
5.4假身份证的问题
现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办假证的广告,那些动机不良的手机用户可能通过这些渠道办理假的身份证件,而且有的制作精良,足以以假乱真,蒙混过关。由于目前适合于我国的手机实名制还局限于以身份认证为基础,所以假身份证件的问题处理不好,很可能影响实名制的效果和广大手机用户对实名制的信心。
5.5终端实现实名制担风险
手机实名制功能利用终端可以实现,并且这种方法在日本和美国都已经有了先例。比如,为了实行手机实名制,日本就投入了上亿美元进行终端方面的改进,主要是通过改变终端的一些软件来实现相关功能。但是通过终端实现这一功能的投人也是非常大的,在中国讨论手机实名制的可行性时,也曾有专家提出过用改进终端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但是,考虑到用户的成本比较大,并且又涉及到终端厂商和软件商等更多的环节,所以一般认为还是应该从运营商的系统人手来进行改造。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终端的改造涉及到向国外厂商交纳专利费用的问题,比如要向微软等国外的软件厂商交纳知识产权的费用。终端的发展一直是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一个弱项,要做这样一个高起点的改造工作有相当大的难度。终端不实现则必然会使原本相对简单、方便的手机入网变得复杂:本来用户在路边的报亭或是一个小的移动业务代理点就可以买到手机卡,办理移动电话入网。一旦实行实名制后,用户需要带上个人的有效证件,到正规的移动业务营业厅去办理。 以前分流在各个渠道的客户都将重新回到营业厅,这会导致用户数量增多、等待服务和被服务的时间加长、场地喧闹拥挤等。用户在这样的环境下会产生烦躁和抵触情绪,也严重影响公民的便利性[11]。
6 手机实名制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6.1针对公民隐私权的问题
对于公民担心的隐私权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总共11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