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抵押权的实现程序/程啸(11)
3.非诉讼的执行程序说
此说认为,抵押权人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抵押权财产时,适用的程序既非诉讼程序,也非强制执行程序,而是“非诉讼执行程序”,在此程序中,法院仅需要对抵押权人提交的抵押权证明材料等证据进行审查,即可裁定实现抵押权。[44]
上述三种学说中,第一种观点显然是最没有说服力的。由抵押权人凭借着抵押合同、登记簿复印件和权属证书等,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明显不符合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因为,此时抵押权人并没有执行依据(或执行名义)。执行依据也称“执行名义”,是指执行机关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是由有关机构依法出具的、载明债权人有一定债权,债权人据以请求执行的法律文书。[45]《民事诉讼法》第224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显然,抵押合同、权属证书等不属于执行依据,抵押权人不得据此直接申请强制执行。[46]第二种观点与第三种观点实质上是相同的,即认为抵押权的法定实现程序是非讼程序。但第三种观点中的“非诉讼执行程序”这一概念本身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强制执行事件性质上也是非讼事件,强制执行本身就是基于债权人的申请,以国家的强制力实现债权人对债务人的私法上的给付请求权的非讼程序。[47]
(二)本文的观点
笔者认为,《物权法》第195条第2款规定抵押权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拍卖、变卖抵押财产”的程序,既不是民事诉讼程序,更不意味着抵押权人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应当将之界定为非讼程序。申言之,当抵押权人与抵押人无法就抵押权的实现方式协商一致的时候,抵押权人可以向法院提出拍卖、变卖抵押财产的申请,即通过公力救济的途径实现抵押权的变价效力。法院在受理抵押权人的申请后,要对该申请予以审查。经审查后认为符合条件的,法院做出准予拍卖、变卖抵押财产的裁定,依据该裁定可以对抵押财产进行强制执行。如不符合条件,法院应裁定驳回抵押权人之申请。此时,抵押权人以抵押人、债务人为被告提起诉讼,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解决争议。一旦抵押权人获得了胜诉的确定判决,可再以此为执行依据,请求法院对抵押财产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如强制拍卖等。之所以将《物权法》第195条第2款规定的抵押权法定实现程序界定为非讼程序,理由如下。
总共21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