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依法转承的原法人能否成为本案的原告/叶文炳(3)
件下分离的,企业的主体资格是以企业法人登记和注销为准,经营资格是以营业
执照取得与吊销为准。
其次,根据上述企业法人的主格资格与营业资格可以分离原则来看,本案中
的原告集团公司的法人资格没有被注销,也没有进行清算,而是在2001年4月29日
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里直接进行变更。从严格意义讲,名称变更是法人字号变更
而已,不存在其他问题,诉讼主体也可以直接进行变更。但本案的漳平市A集团公
司变更为漳平市某工业公司,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而且存在下列问题:第一,
该集团公司和漳平市某工业公司实际就是两个公司,前者是母公司,后者是子公
司,现在怎么能在母公司没有经过清算下就母子合一呢?第二,在该集团公司被
直接变更为漳平市某工业公司时,该集团公司的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却一直保
留,并使用至今。从上述问题来看,工商部门此时将该集团公司直接变更为子公
司的变更手续肯定有问题,但对当事人没有按行政诉讼法提请的问题登记变更,
法院能不能对其进行审查,并予以否定呢?显然不行。那法院是否按工商变更情
况也直接通知变更主格进行审理,漠视问题因素的存在,以致于被某一行政行为
将一个本来属于正常案件变为四不像案件呢?一步错步步错呢?这显然也不行。
此时法院应有三种选择:第一,绕道而行对工商部门与法律冲突视而不见,对双
方当事人所涉及程序争议的焦点充耳不闻,也不对适用的法律进行任何解释,随
便按工商部门行政变更决定处理。第二,裁决案件中止审理,在裁决中阐述理由
,依照一定程序向工商部门提出及时纠正变更的司法建议。第三,在判决书上公
开阐述工商部门将该集团公司没有经过清算就直接变更为子公司,变象中止集团
法人不适当的理由,对工商部门具体的行政行为不作评价,但可以对工商部门变
更后的主格不予采纳,仍以该集团公司进行诉讼,以保诉讼的正常进行。在笔者
看来,第一种方法,要么忽视了当事人的权利,要么不利于维护法律的统一;第
二种方法,虽然得到大多数同志认同的方法,但却是损害了当事人的权利和办案
的效率,仍然不是最适当方法;第三种方法,不管工商部门要不要撤回变更决定
,只要该法人没有经过注销,以该集团公司作为当事人就没有什么问题。这样做
不仅在形式上维护了法律的统一,而且在客观上也充分保护了当事人的利益,真
正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因此笔者认为法院采用第三种方法是较适当的。
第三,本案原告集团公司虽然在2001年4月29日被工商部门变更为子公司(漳
总共4页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