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逃税罪刑事法网之介评及启示/刘荣(11)
小结:美国较之中国,逃税罪的刑事法网表现出既广又严的特点。“广”是指刑事处罚范围广;“严”一方面,罪名结构层次严密,另一方面,法网出口条件限制更严格。据美国联邦税务局的报告,2009年联邦税务局对纳税申报的稽查率只有1.03%,[57]而全美纳税人自觉纳税的比率达84%,[58]如此低的稽查率下,仍能保持高度税收遵从,逃税罪刑事法网作为整个税收体系的后盾功不可没。美国逃税罪刑事法网的特点正与储槐植教授提出的“严而不厉”的刑事立法政策相契合,[59]是当前中国逃税罪刑事立法转变的方向。
【注释】
[1]安体富、王海勇:“激励理论与税收不遵从行为研究”,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2]逃税罪具有税收犯罪体系“压顶石”的性质,源于美国最高法院对Spies v.United States,317 U.S.492,497(1943)案的判决,此后,在很多对逃税罪的讨论中引用,现在已经成为税收犯罪中的术语。
[3]I.R.C.§7201。
[4]18 U.S.C.§3571(b)(c)。
[5]储槐植:《美国刑法》(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6页。
[6]United Stated v.Miller,520 F.3d 504(5th Cir)2008)。
[7]Robert H.Jensen,Reflections on United States v.Leona Helmsley:Should“Impossibility”Be a Defense to Attempted Income Tax Evasion,12 Va.Tax Rev.335(1993)。
[8]United States v.Bishop,264 F.3d 535,550(5th Cir. 2001)。
[9]I.R.C.§7206(1)。
[10]United States v.Helmsley,941 F.2d 71,83—84(1991),cert denied,502 U.S.1091(1991)。
[11]United States v.Daniels,387 F.3d 636(7th Cir. 2004),cert denied,544 U.S.911(2005)。
[12]DOJ CTM 8.07(3)(2008 ed)。
总共15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