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法上第三人精神受刺激案型的处理/孙维飞(20)
[27]较为详细的介绍,可参见刘春梅:《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68-123页。
[28]若从单纯的悲伤痛苦得不到救济的角度看,第三人精神受刺激案型中,普通法上可予救济的精神损害是指伴有精神疾病的悲伤或痛苦,因此似乎不能将后一种情况称之为“纯粹精神损害”。有学者正是以此为理由指出他人研究中所谓的“误区”。(参见胡雪梅、李中衡:《英美侵权法神经损害之诉及其合理借鉴》,载《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但落人误区的其实是批评者,因为英美侵权法中的“纯粹精神损害”中的“纯粹”是指不伴有身体伤害,并非指不伴有精神疾病,因此伴有精神疾病的悲伤和痛苦仍不妨称之为“纯粹精神损害”。不过,在笔者看来,对于“pure psychiatric injury”(英国人常用此词)或者“pure emotional harm”美国人常用此词),更好的译法应为“纯粹精神伤害”,是指行为人的行为打击对象并非身体,而是精神或心理。以此来看,我国大陆通常所谓的“人身损害赔偿”,更好的说法应为“人身伤害赔偿”。
[29]由此推论,非亲人受伤而产生的悲伤和痛苦更不会得到救济。
[30][1996]AC 155.另外,在上议院审理的更早的案件(Alcock v. Chief Constable of South Yorkshire Police [1992]1AC 310)中,已经开始使用“初级受害人”和“次级受害人”的概念,但更多是提供一种描述性的分类,而不是将其作为规范性的标准。See Michael A Jones, Anthony M Dugdale, Clerk&Lindsell on Torts, twentieth edition, Sweet&Maxwell, 2011,p.458.
[31]Liability for Psychiatric Illness, Law Com No. 249, para. 5.47,来源:http://lawcommission. justice. gov. uk/docs/lc249_liability_for_psychiatric_illness. pdf, 2012年3月30日访问。
[32]英美过失侵权的构成首先即要求被告针对原告负有注意义务。以合理预见作为判别注意义务是否存在的标准,并奠定英国现代过失侵权法之基础的案件,为英国上议院审理的“多诺霍诉史蒂文森”(Donoghue v. Stevenson,[1932]AC 562)一案。
总共29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