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德国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及其启示/喻文光(12)

  
注释: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1YJC820157)阶段性成果。

  [i] BMAS:Sozialbericht 2011,S. 275, 276(德国劳动和社会部:《2011年社会报告》,第275,276页)。

  [ii] 关于“俾斯麦模式”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请参见:[德]姜爱生:“德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述、现实问题和发展趋势以及欧盟影响”,喻文光 译,载邹海林 主编:《社会保险改革与法制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64页。

  [iii] 社会救助是由国库开支,用税收收入支付的,给贫困者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而社会保险是一种强制性的个人风险预防机制,保险机构是享有自治权的独立法人,支付的保险金来自被保险人及其雇主强制缴纳的保险费。在德国共有失业、医疗、养老、事故和护理保险等五种法定社会保险。社会补偿是由国家对战争受害者、因接受国家建议的疫苗接种而健康受损者以及刑事犯罪行为的受害者及其遗属给与的金钱补偿。社会促进制度则包括对失业者提供就业培训、对中学生和大学生的教育资助、对青少年给与的救助福利、对有子女家庭的社会补助福利等,这是为了给弱势群体提供平等机会,增强其社会竞争力。

  [iv] 德国社会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史请参见:Eichenhofer , Eberhard: Sozialrecht, 6. Aufl., 2007, S. 18 ff.

  [v] BVerwGE 1, 159-163; NJW 1954, 1541; DÖV 1954, 620.

  [vi] Ipsen, Hans-Peter: Über das Grundgesetz, in: Forsthoff (Hrsg.), Rechtsstaatlichkeit und Sozialstaatlichkeit, 1968, S. 16 ff.; Gröschen, in: Dreier (Hrsg.), GG, 2006 (2. Aufl.), Art. 20 Rn. 15 ff.

  [vii] BVerfGE 65, 182 (193). Vgl. auch E 82, 60 (80).

  [viii] BVerwGE 1, 159,Leitsatz 1.

  [ix] Neumann, Volker: Menschenwürde und Existenzminimum, NVwZ 1995, S. 426 ff.; Henke, Wilhelm: Das subjektive öffentliche Recht, 1968, S. 118


总共16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