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注意十个问题/杨立新(4)

八、虚假广告责任

食品安全法规定了恶意商品代言人的连带责任之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专家稿论证过程中,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应当特别规定,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与提供该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扩大了这一规则的适用范围,使消费者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

九、扩大消费者概念的范围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条界定了消费者的范围,但学者普遍认为第2条规定的消费者概念的范围较窄,不利于消费者的保护。目前专家论证稿提出的消费者概念的定义是,因家庭或者个人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就是消费者,改变了原来规定的“为生活需要”的限制,范围适当扩大。

不过,仍有学者对此并不满意,认为这个范围还应当进一步扩大,即使集体、单位等直接为服务员工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也应当界定为消费者。例如单位的食堂购买食品等,应当属于消费者。

十、消协性质的定位和职能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消费者组织定名为消费者协会。各级消费者协会对此提出修改意见,认为消协没有会员,或者说是全体人民是会员的团体,在协会登记上具有困难,且名不副实,建议叫作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全国已经有很大一部分消费者组织改名为消保委,建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出规定。

尽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专家论证稿对此没有明确态度,但对消费者组织的职能作出了新规定,增加的职能是:倡导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合理消费,提高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参与有关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强制性标准等规定的制定;通过商品或者服务检验、比较等手段,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有权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提起民事诉讼。

■相关链接

食品安全法第96条第2款: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侵权责任法第47条: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教授)

总共4页     [1]   [2]   [3]   4  
上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