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人权平等与女权平等的政治抗辩/张念(13)
[2][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70页。
[3][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69~72页。
[4][法]卢梭:《爱弥尔》第5卷,载《卢梭全集》第7卷,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5]关于性、性别以及异性恋话语的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辨析,以及有关Queer(酷儿)实践的理论基础,可参见《性的交易:盖尔卢宾与朱迪斯巴特勒的谈话》,载[美]佩吉麦克拉肯(主编):《女权主义理论读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根据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Levi-Strauss)对于亲属关系的研究表明:乱伦禁忌与外婚制是文化起源的两大法则,而外婚制,即女人的流通使得部落联盟成为可能。结构主义人类学与反文化质询建立在索绪尔之后的语言学基础之上,列维—斯特劳斯关注的是文化的内在结构,怎样组织并规定了人类的交往形式,这结构超越了时空限制,在理性思维被严格地描述之前,这结构就已存在,政治同样处在这样的一种结构之中,并内在于人的思维方式,而非历史性的产物,即意义 / 非意义是如何构成的。参见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第四章,李幼蒸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法]卢梭:《社会契约论》,第16页。
[8]安提戈涅的悲剧在于其女公民这样的身份,要么作为公民遵从国王的律令,要么作为妹妹成就自然伦理,但安提戈涅的伟大也在此,既违令埋藏了哥哥,又遵从法令作为公民接受惩罚,并欣然赴死。
[9]在对专制的批判中,洛克的理路依循亚当—父权的语言象征,因此个人解放的重点只针对“儿子”,以及挣脱父权之后的“兄弟联盟”,而德里达则从古希腊的友爱政治学中,读出了“女人”的缺席,德里达的问题是兄弟联盟对于女人的排斥,在哲学的起源处有何根据?参见[英]洛克:《政府论》,瞿菊农、叶启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法]德里达:《友爱政治学及其他》,胡继华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0]列奥·斯特劳斯认为,在有关契约论的论证上,霍布斯与卢梭的逻辑起点不同,前者基于人性心理,后者倚重于自然状态。这“自然状态”在斯特劳斯看来,与一种奔放的艺术家意志更接近,是一种反社会的独立个体性,于是他才说,卢梭将非政治的因素纳入其政治学论,参见[美]列奥·斯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彭刚译,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274~300页。


总共14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