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间接占有与占有改定下的所有权变动/庄加园(18)

[29]张双根,见前注[10],页50;Wieling,a. a. O.,454.

[30]Wieling, a. a. O.,453.

[31]参见王泽鉴,见前注[10],页185;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页537;崔建远,见前注[10],页137。

[32] Baur /Stürner,a. a. O.,S.651; Westermann /Gursky, a. a. O.,S.324.

[33] Baur / Stürner, a. a. O., S.652; MünchKommBGB/Oechsler (Fn.23),§930 Rn.27; Staudinger/Wiegand (Fn.16),§930 Rn.33.

[34]不过,这并不影响预先占有改定的效力。标的物的特定性(Bestimmtheit)要求在占有改定中已为德国通说所放弃。通说仍坚持标的物应满足“可特定化(Bestimmbarkeit)”的要求。也就是说,被转让的标的物至少在转让时可被确定。Staudinger/Wiegand (Fn.16),§930 Rn.31.

[35]史尚宽,见前注[31],页39—40;王泽鉴,见前注[2],页136—137;贾登勋主编:《物权法析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页33—34。

[36] Staudinger/Wiegand (Fn.16),§930 Rn.30.

[37]关于多层级间接占有的案件参见“梁结贞与张学武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上诉案”,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北大法宝引证码CLI.C.58314。此案中存在甲——乙——丙之类的多层间接占有。法院认为,返还机械设备适用占有改定,应为对适用占有改定的误读。

[38]参见二(二)部分关于间接占有终止的论述。

[39]王利明,见前注[12],页187;梁慧星等,见前注[2],页186;郭明瑞,见前注[4],页57;高富平,见前注[12],页626。德国学说参见 MünchKommBGB/Oechsler (Fn.23),§930 Rn.9; Staudinger/Wiegand (Fn.16),§930 Rn.4.我国台湾地区学者也持此观点。王泽鉴,见前注[2],页136;史尚宽,见前注[31],页38。

[40]倘若由于占有媒介关系(如租赁合同)无效,而双方当事人都不知该占有媒介关系的无效事由,此时,出让人甲则成为转让物的无权占有人。受让人乙可以依据无效合同清算关系所生的返还请求权(《合同法》第58条第1句)或者所有物返还请求权(《物权法》第34条、《物权法》第243条前半句),要求无权占有人甲返还转让物。占有媒介关系的无效,在此仅影响了当事人对转让物约定的使用关系,并未波及转让物的所有权移转。如果受让人乙与甲所约定的占有媒介关系无效,受让人乙由于取得间接占有而获得转让物所有权,之后可以通过返还请求权让与(《物权法》第26条)的方式,将甲直接占有的转让物转让给第三人丙。虽然占有媒介关系无效,但依据无效合同清算关系所生的返还请求权,仍可以《物权法》第26条来进行转让。此时,乙作为所有人转让其所有物乃有权处分,与《物权法》第106条的善意取得规则无关。


总共20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