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德日非讼程序审理对象介评/郝振江(10)
[21]参见日本 1932 年《金钱债务临时调停法》第 7 条。
[22]日本法中的调停不同于我国的调解制度。前者从开始就与近代市民法的理念没有关系,它是借助于情、理以不破坏共同体秩序前提下来解决民事纠纷。如,《日本民事调停法》第 1 条亦规定,当事人在相互让步的基础上,合情合理地解决有关民事纠纷。所以,日本调停是对私法关系的修正,或者说对私法规定具有替代性。
[23]马源健三:《調停制度の研究》[C],载司法省調査課:《司法研究报告书》(19),第 248 -253 页。
[24]参见日本 1947 年《家事审判法》第 7 条、1951 年《民事调停法》第 22 条。
[25]参见《日本民法典》第 752 条第 2 款、第 758 条第 2 款、第 3 款、第 760 条、第 766 条第 1 款、第 2 款、第 768 条第 2 款、第 811 条第 4款、第 819 条第 5 款、第 6 款、第 877 -880 条、第 892 -894 条、第 907 条第 2 款、第 3 款。
[26]参见日本家事事件程序法别表 1,第 84 -87 号。
[27]佐上善和:《我国における真正訴訟事件の展開—調停制度を通して(一)》[J],《龙谷法学》,第 6 卷 3•4 期。
[28]小野木常:《非訟事件の本質》[C],载民事訴訟法学会:《民事訴訟法講座》(5),有斐閣 1972 年版。
[29]同前注[1]。
[30]同前注[15],第28 页。
[31]目的说:非讼事件致力于私法秩序的形成,民事诉讼是维持现有私法秩序;非讼事件以预防为目的,民事诉讼法则重在恢复。对象说:非讼事件是保全无争议的权利,民事诉讼是确定争执的权利;非讼事件是私法上形成权的形成,民事诉讼是就原告对被告主张的裁判。手段说:民事诉讼的手段是确定并执行有既判力的请求,非讼事件没有这种手段;民事诉讼是围绕实体法律状态存否的一次性确定裁判展开,非讼事件虽与私法领域有密切联系,但它是委诸于司法的行政。(参见小岛武司:《非讼化的界限》[J],《综合法学》第 5 卷 11 期。)
[32]平賀健太:《人事訴訟》[C],载民事訴訟法学会:《民事訴訟法講座》(5),有斐閣 1954 年版,第 1343 页。
[33]最高裁昭和 40 年 6 月 30 日,参见日本最高法院判例检索系统:http:/ /www.courts.go.jp/hanrei/pdf/20080825092346.pdf。(相关评析参见青山善充:《訴訟と非訟(1)―夫婦同居の審判》[J],ジュリスト(別冊)。


总共11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