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法学论文/常安(19)
[4] 如王彭槐:《清末江苏地方自治风潮》,张玉法:《清末民初的山东地方自治》,均载于台湾《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6期;王萍:《广东省的地方自治——民国二十年代》,台湾《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7期等。
[5]张鸣:《失败的自治与必须正视的难题》,载于《读书》2007年第11期第55-56页。
[6] (美)福山:《国家构建:二十一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7] 《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第25-33页,中华书局, 1979年版。
[8]翁贺凯:《民族主义、民族建国与中国近代史研究》,载郑大华、邹小站主编《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第38页,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9] 《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第11页,中华书局, 1979年版。
[10] 《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第116页,中华书局, 1979年版。
[11] 《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第127页,中华书局, 1979年版。
[12] 参见梁启超:《商会议》,载《清议报》第10册,1898年4月1日.
[13]参见汪太贤:《从治民到民治:清末地方自治思潮的萌生与变迁》一书第四章“地方自治思潮的泛起”中的详细梳理,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4] 《‘列强在支那之铁道政策’译后》,载《游学译编》第5期,1903年3月13日。
[15] 《地方自治政论》,载《时报》1904年9月12日。
[16] 〔英〕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第186-187页,.胡宗泽、赵力涛译,三联书店1998年版。
[17]见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第94页,三联书店2008年第2版。关于清末立宪作为一种宪政改革所具有的从王朝到民族国家转变之“建国”意蕴,也可参见笔者拙文《从王朝到民族国家:清末立宪再审视》,载强世功主编:《政治与法律评论》创刊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8]张楠、王忍之:《辛亥革命前十年时论选集(第一卷)》第269页,三联书店1960年版。
[19]一战后,美、德等发达国家采取联邦制外,苏俄、南非等一些新兴国家也采取联邦制,一时联邦制有成为世界大潮之势。
[20]其中《民国统一问题》(篇一),刊于《太平洋杂志》第1卷第8期,1917年,《民国统一问题》(篇二)刊于《太平洋杂志》第1卷第9期,1917年,《民国统一问题》(篇三)刊于《太平洋杂志》第3卷第7期,1922年。


总共22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