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论文/常安(20)
[21]参见李剑农:《民国统一问题》(篇三),刊于《太平洋杂志》第3卷第7期,1922年。
[22]张楠、王忍之:《辛亥革命前十年时论选集(第一卷)》第309页,三联书店1960年版。
[23] 如章太炎、陶成章与孙中山、胡汉民的争执,就和省籍意识冲突有关,由于彼此省籍意识的过于强烈,以至于章太炎、陶成章在同盟会成立初期就两次发动“倒孙”风潮。
[24]实际上,国民党之所以无法形成一个真正统一的政治力量,和其内部自身由于省籍、利益等因素导致的派系冲突不无关系。
[25] 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第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6]如庚子年间清朝以国家的名义对列强宣战,但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等地方督抚却公然提倡“东南互保”,与列强自行达成和议。
[27] 如康有为就有感于清末省籍意识强烈、各省督抚权力过大而提出“废省论”,见《康有为全集》第9卷,第358-361页。
[28] 诚如胡春惠所指出的,“清末所兴起的地方自治呼声,本来只是在专制政体下争取民权的一种缓和运动,但后来成立的各省咨议局,却成为对抗清廷中央集权的合法化堡垒”,见《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第2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9]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第485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0]陈志让:《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第138-139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1]苏力:《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分权:重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第5节》,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第44页。
[32]《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第672页,中华书局1979年版。
[33]参见刘伟《晚清督抚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一书对于幕府与督抚政治关系中的细致分析。
[34]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第106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5] 本为魏斐德介绍清朝开国的书名,此处用以形容建立现代国家之伟业,见其著《洪业:清朝开国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6]熊志勇:《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第70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7]程思远:《白崇禧传》第5页,华艺出版社1995年版。
[38] (澳)冯兆基:《军事近代化与中国革命》第13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9]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上卷》第337-35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总共22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