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浅议我国听证制度存在的问题及立法完善/张红强(6)
如上所述,听证制度的出现和发展,在于公民自治,听证制度的有效性在于权利对权力制约的有效性。在当今的国情下,即使听证制度中确立案卷排他制度和确认听证结果对行政决策的拘束力,也会如某些行政规范一般成为一种摆设。另一方面,不能因为我们“缺什么就拼命补什么”,缺乏度和标准的把握,最后只会走入死胡同。

参考文献:
(1)方世荣:《论行政相对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杨海坤主编:《跨入21世纪的中国行政法学》,中国人事出版社2000年版。
(3)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
(4)王克稳:《略论行政听证》,《中国法学》1996年第5期。
(5)杨海坤:《关于行政听证制度若干问题的研讨》,《宪法学与行政法学》,1998年第2期。
(6)杨悦新:《理性对待听证》,载《法制日报》,2002年1月14日第一版。
(7)卢 梭:《社会契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8)章剑生:《行政程序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姜明安:《行政程序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章志远:《价格听证困境的解决之道》,载《法商研究》2005,第11期。
(11)马发明:《从实践看听证立法需解决的主要问题》,载《人大研究》,2011年第7期。
(12)杨海坤、刘洋林:《关于行政听证制度的讨论》,载《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2期。
(作者系河北省沽源县人民检察院 张红强)

总共6页     [1]   [2]   [3]   [4]   [5]   6  
上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