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一个在校生对于刘涌案提审前中后评论三部曲/郭海连(15)
赋予公民真正的知情权,不要拿片面和不确凿的事实煽动民众情绪,公民知情要及时、公开!没有公共知情权的充分行使人民的眼睛都是近视、远视、弱视或者漆黑一片!
反思司法过程的流水线作业!改变“公安局是做饭的,检察院是端饭的,法院是吃饭的(还有接受贡奉的),律师是要饭的”的诉讼构造。
判决书要详尽,细致!
尚方宝剑也不可未经足够审慎调查而“斩立决”。
死刑不可废,但要慎而又慎!我们这个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国家每年“依法”处死多少人很少有准确的官方数字公布,但有专家推测大概是其他国家总和的几十倍。
非经宣判不得认为犯罪嫌疑人为罪犯,媒体和文学界不可以因为他是犯罪嫌疑人就在没有看到证据和法院判决结果之时,以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方式进行感情色彩浓厚的报道,这种行为,是对司法独立的干涉和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侵犯!
今天早晨的报道有趣的地方也还很多,比如以下来自《末班车84小时》一段:
从12月19日开始,锦州警方加强了对刘涌的思想政治教育,市公安局局长王立军亲自找刘涌谈话。王立军教育刘涌说:“我们知道你对这次再审有抵触情绪,很反感,认为自己的结局不该这样。但你必须看到,为了你的案子,最高人民法院破天荒地再审,耗费了政府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不是对你负责吗?不是反映了中国政治文明、法制完善吗?”王局长还反激刘涌:“你总说你是一条汉子,一个男子汉脑袋掉了碗大的疤,怎么最终判决结果还没出来就堆颓了?”
王局长水平很高啊,多么的善解人意,多么的人性化啊,强烈建议胜任公安部部长!说得多好啊,多有道理啊,又有人文关怀,又把握了大政方针,依法治国,哪是什么依照法律治理国家啊,是“以法治国”,花了政府那么多钱,不把你杀了,怎么反映我们的政治文明,顺便反映一下我们的法制完善?看看明天、后天,报到多起来,会有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
至于所谓人性化管理,都是应当的。本职工作。
这篇文章还要解释给公众的是,刘涌心理素质也不好,死前内心痛苦,并且对政府感恩戴德,悔罪态度良好云云。但是我们也看见了他对生的留恋,对死的无奈。
另外就是对于刘涌“够花几辈子”的转述和奔驰车的描写,再一次让我觉得“贫富差距”太大民怨沸腾是这死魂灵产生的原因之一,也是撰文者的“卖点”。果然很快就有人在论坛上气不过了。
要杀——慎杀——必杀——人性化的杀,还是杀。一种有着某种暗喻的曲折。
社会的安定和进步,永远不要寄希望于“运动”型的打击犯罪活动,因为这些活动在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之外,也伴随着权力的滥用,权利的侵害。举一个案例,我很小的时候就很怀疑“严打”和“公捕大会”的合理性,因为我的一个小学同学,从小调皮,常遭父吊打,17岁时因为在15—17岁间伙同他人盗窃4辆摩托车被捕,竟然被非法羁押(期间被打得皮开肉绽)到满18岁以后借着新一轮严打的展开进行“从重从快”判刑,其父法盲,恨铁不成钢,未请律师,他也就因没有任何从轻情形最后被“从重”判了15年。在我所在的中学召开的“严打整治斗争”工作总结大会暨公判大会上,他以一种全然陌生的状态出现在他昔日的同学面前,那时候,我们反倒都同情他,一个人,就这么毁了。


总共16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