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民法调整对象的属性及其意蕴研究/孙莹(14)
{3}彭万林.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6.
{4}阿列克谢耶夫.法的一般理论(上)[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8:42.
{5}孙国华,朱景文.法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9-22.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杜,1972 :538.
{7}周振想.法学大辞典[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4:918.
{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902.
{9}刘隆亨中国财税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4
{10}李开国.民法总则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1.
{11}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6.
{12}《苏维埃国家和法》编辑部.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综合报导)[J].张宏生,译.政法译丛,1958,(5).
{13}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民法教研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原理(上)[M].1981:1.
{14}金岳霖.形式逻辑[M].重印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
{15}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总则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6.
{16}李建华,彭诚信.民法总论[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6.
{17}俞江.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私权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导言5.
{18}李其瑞.法学研究与方法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49.
{19}吕世伦,文正邦.法哲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07.
{20}王利明.民法总则[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1.
{21}李永军.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4.
{22}韩松.秋实:寇志新教授法学学术活动50周年暨70华诞纪念文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61.
{23}韩国民法典、朝鲜民法[M].金玉珍,编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7(前言).
{24}刘永富.价值哲学的新视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67.
{25}娄爱华.民法典结构模型新探—法律关系与调整对象的双重视角[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4-61.


总共15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