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纵论承租人在房屋征收与补偿中的权益保障/吕国华(3)
  面向未来的立法建议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对房屋承租人的权益未作出任何规定,已引发了大量社会矛盾。为减少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发挥立法对社会的引导功能,笔者建议对《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予以修改,增补有关保障房屋承租人合法权益的条款。如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征收人和被征收人应当尊重和保障房屋承租人的合法权益。征收出租房屋的,出租人与承租人就解除租赁协议达成一致意见的,对出租人予以补偿;未达成一致意见的,向承租人支付搬迁费、临时安置补助费和停产停业补偿。”最高人民法院也可以作出相应的司法解释,尤其是对《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在实践中如何理解和适用,作出司法解释,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高人民法院就如何理解和适用《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具体条款,先后作出多个司法解释,发挥了很好的效果,完全可以把这个优良传统继续发扬光大。另外,国务院和省级政府也可以颁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实施细则,在实施细则中对房屋承租人的权益保障作出相应的规定。如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制定了《北京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停产停业损失补偿暂行办法》,规定:“生产经营者承租房屋的,依照与被征收人的约定分配停产停业损失补偿费;没有约定的,由被征收人参照本办法规定的标准对生产经营者给予适当补偿。”再如《宁波市市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若干规定》对八类房屋承租人作出了相应的补偿规定。
  结语:二十多年来,房屋承租人的利益规范在三次行政立法过程中不断调整,直至《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实施后,房屋承租人的地位和权益保障遭遇前所未有的尴尬。房屋承租人一方面承担着搬迁的义务,另一方面却无法享受行政法规的权益保障。如何保障房屋承租人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为立法、司法、实务界面临的共同课题。笔者从一个案例说起,希冀抛砖引玉,着力化解由房屋承租人权利保障缺位引起的社会矛盾,期许对未来的立法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鉴于时间、篇幅和能力所限,纰漏之处在所难免,望各位同仁不吝提出批评和建议,笔者不胜感激。
  
  参考文献:
  《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公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作者简介:吕国华,北京专职律师,山东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硕士,长期定向从事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等不动产征收法律服务,联系电话:13811168718,QQ:545852153。


总共4页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