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法上的法律错误溯源/班天可(21)
[24]vgl. Voci, Drritto eredetario romano, I:introduzione, Pane Generale, 2. Aufl. Milano, 630. zitiert von Winkel, a.a. O. S. 54, Anm. 1.
[25]彭波尼常被称为“最后的普洛克鲁斯派”。实际上,关于彭波尼究竟是哪一派争议颇大。过去学者多认为是普洛克鲁斯派,理由是彭波尼总是偏祖普洛克鲁斯派的观点(Pomponius, D. 41, 1, 110 pro),其实《学说汇纂》也不乏彭波尼赞同萨宾派的段落(Pomponius, D. 45, 3, 6)。根据Honore的研究,彭波尼在普洛克鲁斯派接受法学教育后去了萨宾派教书,基本算是萨宾派。See Honoie, Gains,Oxford 1962, pp. 21-26.
[26]参见春木一郎:“ SabinianiとProculiani”,载《法律学経済学内外論叢》第5卷5号(1906年)第6页。
[27]参见原田庆吉:《ロ一マ法》,有斐阁1955年改订版,第340页。
[28]vgl. Kaser/Knutel, a. a. O. S. 305.
[29]vgl. Kaser/Knutel, a. a. O. S. 390.
[30]除尤里安外,在《学说汇纂》中,和D. 16, 1,6/7相似的意见另有Ulpianus, D. 14, 6, 3 pro,和D. 31, 79相似的意见另有Valens, D. 36, 1,70, §1。
[31]vgl. Winkel, a. a. O. S. 87众所周知,依公元426年的《学说引证法》,帕比尼安、保罗、盖尤斯、乌尔比安和莫蒂斯丁的著述具有法律效力,意见相左时依多数决,人数相当时则以帕比尼安的意见为准。后人之所以敬重帕比尼安,不仅在于学识,还在于气节。卡拉卡拉皇帝杀死了弟弟塔格,命帕比尼安为之文过饰非,遭到严辞拒绝,帕比尼安最终为卡拉卡拉皇帝所杀。帕比尼安之于罗马如同方孝孺之于中国(穗積陳重:“パピニア一ヌス罪案草せず”,《法窓夜話》,有斐閣1916年,第4页)。除了帕比尼安的祟高声望外,还须注意到的是,保罗和乌尔比安都是帕比尼安的门生,并长期为其从事秘书工作。鉴于上述背景,可以说在当时,比起保罗的意见,帕比尼安的意见有着压倒性的说服力。
[32]vgl.Haupt, Die Entwicklung der Lehre vom Irrtum beim Rechtsgeschaft seit der Rezeption, Weimar 1941,S. 19-20.
总共24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