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浅析诉讼诈骗行为/胥海波(7)
笔者在探讨诉讼诈骗行为与诈骗罪、敲诈勒索罪的联系与区别时,除了从传统的分析方法外,能够结合实践去发现异同。
当然,本文尚有几处观点存在争论。但随着相关司法机构对诉讼诈骗行为的重视,一定会出台相关的规定进而完善该方面的缺陷。

参考文献
1.杨涛:《从吴英案部分发回重审看“诉讼诈骗”》,经济参考报,2011年第6期。
2.《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1988年1月26日最高院。
3.张明楷:《刑法分论的解释原理》,第112页。
4.冯苏京:《企业演变规律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8。
5.游逃:《诉讼欺诈之刑法规制》,法学杂志,2011年第1期。
6.董玉庭:《论诉讼诈骗及其刑法评价》,中国法学,2004年第2期。
7.宋姗姗:《论我国诈骗犯罪中被骗人的处分意思与处分权限》,法制与经济,2010年第10期。
8.贾悦斌:《诉讼诈骗行为定性分析》,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32期。
9.[日]木村龟二主编:《刑法学词典》,顾肖荣等翻译,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713页。
10.林山田:《刑法特伦》(上),台湾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版,第324页。


胥海波
镇江市丹徒区人民法院

总共7页     [1]   [2]   [3]   [4]   [5]   [6]   7  
上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