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王利明(12)
我们说要以私权保护为中心,并不是说可以忽视政府的管理。相反,由于个人信息实际上涉及到公共利益,政府对个人信息的管理是必要的。但政府的管理毕竟不能代替权利人自身的保护。面对现代社会中的开放的海量信息,应对的好就会积聚正能量,应对不好则可能会形成负能量,毕竟政府的管理资源是有限的,对大量的侵害个人信息的行为仍然需要通过保护私权的方式来实现。保护也是一种管理的模式,是治理无序状态的最佳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好了也是管理好了。
总之,我国个人信息权的立法保护应在借鉴已有的比较法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协调其与隐私权之间的关系,在将其纳入到人格权法之中的同时,通过个人信息保护法予以统合,形成个人信息权保护的中国路径。
注释:
[1]周汉华.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 及立法研究报告[M].北京: 法律出版社,2006: 79 -80.
[2] 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 1995 年 10 月 24 日关于涉及个人数据处理的个人保护以及此类数据自由流动的指令( 95/4B/EC)(Directive 95/46/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4 October 1995 on the protection of individuals with regard to the processing of personal data and on the free movement of such data).
[3] Joel R. Reidenberg. Setting Standards for Fair Information Practice in the U. S. Private Sector[J]. Iowa L. Rev.497,1995,( 80) : 500.
[4]Department of Justice. Overview of the Privacy Act of 1974[R]. 2010 : 1.
[5]Adam Carlyle Breckenridge.The Right to Privacy[M].Nebraska: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70: 1.
[6]Daniel J. Solove,Paul M. Schwartz. Information Privacy Law[M]. 3rd ed. Wolters Kluwer,2009: 2
总共16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