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人权批判理论述评/王立峰
◇王立峰 中央党校
关键词: 人权;社群主义;后现代主义
内容提要: 虽然人权是当今世界一个非常强势的政治和伦理话语,但它一直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质疑。从19世纪的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的批评到当今社群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诘难,西方社会对人权的批判一直没有停止过。当代西方人权批判从如下四个相互关联的视角展开:一是道德批判;二是法律批判;三是政治批判;四是社会批判。鉴于存在上述批判,需要认真对待谁之人权、何种人权以及人权的道德局限问题,人权的理论与实践仍然是一个开放的命题。
在当今世界,很少有人完全拒绝人权,甚至人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无宗教之名而有宗教之实的西方新宗教。是以有人断言,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是“权利的时代”或者“走向权利的时代”。[1]虽然人权话语极其强势,但它一直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质疑。从19世纪的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的批判到当今社群主义、后现代主义哲学的诘难,人类社会对人权的怀疑一直没有停止过。从形式上看,对人权的批判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非西方文化的批判,二是西方文化自身的检讨。非西方文化的批判主要是文化相对主义的批判,如亚洲价值观;西方文化自身的检讨来自西方哲学和宗教的慎思。本文旨在描述和分析当代西方学术传统对人权的批判。这种批判从如下四个相互关联的视角展开:一是道德批判,强调人权是道德的堕落,既有的道德论证是失败的;二是法律批判,认为人权的基础在于法律而不是道德;三是政治批判,认为人权与政治正当性无关,人权的道德正当性与人权的实践是两码事;四是社会批判,认为人权强调形式平等忽视了实质平等。鉴于上述批判,当代自由主义人权理论家对人权理论采取一种“修正”的态度。人权的批判理论为人权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在当代全球治理中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谁之人权、何种人权以及人权的道德局限等问题。
一、人权的道德批判
道德批判不同于其他批判之处,在于它更注重对人权理论前提的追溯和反思。在当代西方思想史中,对人权道德的批判主要来自社群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早在19世纪,尼采的虚无主义思想就对启蒙时期人权思想予以否定。尼采认为,近代西方的理性主义、人性论、社会契约论等思想,其根源于基督教伦理,它同样教人屈从和怜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王国,同基督教的上帝和天国一样,是一个供人崇拜的偶像,它使人变得颓废、渺小。因此,真正的理想不在上帝的天国,也不在按人类理性和普遍人性建立起来的理想王国,而在于超越于人类。所以尼采说:“我将教人以生存之意义,那便是超人。”[2]在尼采看来,人权是弱者的道德,而弱者的道德无从适用于作为强者的超人。
总共14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