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古人判词中的说理论证/张建伟(3)

还有一则也是立嗣案。沭阳巨富刘槐没有子嗣,年过七旬,众人劝他从侄子里选一人立嗣,他倒是很喜欢远方侄子刘宏德,有心将他过继过来,但刘敬书才是嫡系,只是不太孝敬,因此迟迟未下决断。直到临死,他才立下遗嘱,立刘宏德为嗣子。在丧礼中,刘宏德当孝子捧灵,刘敬书不忿,来抢灵牌,闹得不可开交,上了公堂。袁枚就此下判,也是先从上文同样的法律依据着手进行论证,这一法律依据正是刘敬书起诉的理由:“查律凡无子者,应以最近昭穆相当者之子为嗣子,不得紊乱。此刘敬书呈控之理由也”。不过,刘宏德也有法律依据为自己的理由:“又查律凡无子者,得于应嗣者外,别立钟爱者为嗣。此刘宏德所持有之根据也。刘槐在日,既极钟爱宏德,视若己子,而临没又遗命立之为子。则于律刘宏德入嗣为刘槐之子,并无不合;但刘敬书在昭穆上为最相当之人,自应与刘宏德并嗣,以别亲疏而合伦常。仰即遵照,毋再生隙。”以袁枚判断,刘宏德和刘敬书可以并为嗣子,不必再争执。裁判至此,似乎已可作结。但袁枚接下来点名此案的症结乃在刘槐为巨富:“故该两造各持一说,争为之后。使刘槐不名一钱,无一瓦一陇以遗后人者。尔曹更亦出而如是争执乎?抑各自推诿乎?”说穿了,争来争去不过是为了钱罢了。袁枚对此表示理解,称“世道衰微,贤者不免”。他进一步解释为何判决两人合嗣——“所望合嗣者,本兄弟怡怡之旨”,殷切期望他们“勿负吾意,其喻斯旨”。这些论证不但阐明法律之适用,而且将自己判决之良苦用心明白写出,颇有人情味,不知刘敬书闻判,心中会不会有一丝愧疚?

还有一例,案情颇为简单:沭阳有个秀才,名唤孙文定,虽然腹有诗书,却家徒四壁。因欠债无法偿还,竟被马夫陈春春暴打。众人将陈春春扭送到官衙。袁枚审过之后作出判决:“审得陈春春殴辱生员孙文定一案,据供孙曾欠陈春春钱三十千,屡索无着,反被辱詈,一时愤急,遂奋拳相殴等语。询诸孙生,供亦相同。孙生学富五车,历拥皋比,乃时运不济,寒毡难暖,致门前有债主之逼,户内无隔宿之粮。一寒至此,为之三叹。陈春春殴辱斯文,本当加杖。姑念出自情急,实非得已。且衅非彼开,伤不甚重。从宽罚钱三十千,聊当杖责。孙生所欠陈春春债款三十千,即以陈春春罚款抵消,不必再偿。”这里先从陈春春陈述叙起,再指出孙文定陈述与之一致,从而认定案件事实。接下来叙述孙文定个人情况和困境,表达同情之意,然后指出陈春春殴打侮辱行为应当杖责,但有从轻发落的情节,可以从宽处罚(罚钱三十千),并与孙文定欠债抵消,就此作出全案处理。判决到此本可以结束,但袁枚又继续写道:“本县怜才有志,养士无方。心劳致绌,言夸力薄。邦有宿学,竟令潦倒至此。一夫不获,时予之辜。是真为民父母之责。”这简直就是一篇自我检讨,且有整改措施,“捐俸百千,用助膏火。青灯黄卷,墨榜锦标。脱颖有时,毋堕厥志。明年丹桂飘香,当贺子于鹿鸣宴上也。仰尔努力,勿负吾意。”县太爷不但对孙文定进行了一番勉励,居然还破钞捐助他读书上进,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总共5页     [1]   [2]   3   [4]   [5]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