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法律服务”的中国化探析/邓钧元(3)
随着法治理念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希望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特别是在消费、房产、婚姻家庭、劳动就业等方面更是需要专业律师的法律帮助。然而,国人相对薄弱的法律意识以及不健全的法律服务体系阻碍了中国法律事业的进程,占社会单元大多数的中等收入家庭陷入了“零法律消费”的尴尬,这在西方国家是不可想象的,也不利于我国法治国家的建设。
笔者认为,解决该问题最重要的是完善法律服务体系,普及“预付法律服务”。打个比方,有了医疗保险之后,我们在得小病时我们也会去看看医生,听听医生的建议,预防了大疾病的发生。我认为法律服务也应如此,只有经常地得到律师的建议,才能提高我国整体的法治水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医疗资源都已经市场化。可以说,市场化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也是资源公平配置的必然要求。所以,要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法律资源的公平使用,“预付法律服务”的模式很可能是中国法治发展的一大趋势。
目前,国内拥有类似“预付法律服务”业务的公司才刚刚兴起,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但知名度较小。据笔者了解,北京的大华律盟、成都的大律企业,广东的众益律网等公司都是此类企业。但这些企业目前主要将服务推销给需要法律服务的中小型企业,而对普通家庭的业务推广还是相对较少的。不过,这些公司虽然是刚刚起步,但它们对“预付法律服务”的本土化还是做出了许多努力。在价格方面,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而言,即使是每年1000元的费用还是略显昂贵的,而这些公司推出的“预付法律服务”,则制定了比较合理的价格,大约500-800元一年,能够让中国的普通家庭尝试接受这种法律服务。可以说目前国内各行各业竞争都很激烈,惟有法律服务项目是一个冷门,没有竞争。我相信更多有眼光的人会发现这样一个项目,因为这是法制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就像电脑,手机一样,以前老百姓都很陌生,现在不都接受了吗?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的预付法律服务也会像数字化设备一样大众化。
三、“预付法律服务”在中国的可行性分析
(一)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问题
在中国,最缺乏法律帮助的群体是一般收入家庭和中小企业。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这个群体既不像社会上层群体那样能够轻松地进行法律服务投资,也不能像贫穷个体那样得到社会主义法律援助的支持。同时,这个群体对于律师还存在很强的误解,认为律师服务属于高收费、高报酬。
1、对于一般收入家庭而言,日常的法律咨询其实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没有律师的专业意见,日常的普通纠纷往往容易演变成一起诉讼。法院受理的大部分案件就来源于这些家庭,例如欠款纠纷、房产纠纷,离婚诉讼等等。这类案件对于专业律师来说提供早期的法律防范其实非常简单,但问题是,第一我国普通家庭群体往往只知道灭火,不知道预防,在寻求法律服务时往往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第二,直接前往律所咨询的费用往往令人难以接受,普通律师一个小时的咨询费用就达到一百元到几百元不等。第三,律师往往通过熟人介绍,其专业方向并不能直观确定,加大了当事人对购买法律服务的疑虑。因此,在这几个因素的影响下,到律所进行日常咨询和预防咨询的当事人少之又少。
总共5页
[1] [2] 3
[4] [5]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