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取消信访排名背景下基层信访工作开展的现状调研及问题对策的分析/刘桂强(2)
3.信访排名背景下基层信访工作的表现
(1)“盯访”。每逢重大节日或者会议期间,各地政府往往会加倍重视。各地基层政府置日常工作于不顾,分成若干小组专门对付上访“钉子户”,也就是常说的“盯访”。
(2)“截访”。平时派人驻守省会城市、首都,对于出现的属于本辖区的上访者采取截留、遣送等手段,这是所谓的“截访”。
(3)“抓访”。对于上访“钉子户”,在基层工作人员长期劝说、做工作无效的情况下便以暴力手段抓人、拘留,这是所谓的“抓访”。
4.信访排名对基层信访工作的影响
(1)积极影响。信访排名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对于加强社会对信访工作的重视、促使相关部门及时有效解决社会纠纷、实现信访“有人管、有落实”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消极影响。一味的将“非正常上访”与执政者政绩挂钩,使得一方执政者对上访者高度敏感,将上访视为社会的负面因素。基层执政者为了减少上访次数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举措,使得一些地方的信访工作“重数量,轻解决,重稳控,轻化解”;
与此同时,基层执政者一味求稳的的心态被个别上访者利用,将“上访”当成与基层政府“讨价还价”的工具,将原本可以诉诸法律的事情通过与基层政府“谈条件”的形式进行解决。
基层政府为了“维稳大局”不惜从政府财政中抽出经费来“息事宁人”。数据显示,2013年公共安全预算数为1289.89亿元,比2012年执行数增加106.43亿元,增长9%,外媒将这笔巨额开支视为“维稳费”。

由此可见,信访排名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矛盾的多方碰撞,已经逐渐驶离了制度设计之初的运行轨道,并对信访工作带来了极为负面的影响。

5.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信访制度改革的号角
近年来,社会各界关于加快信访改革的呼声一直不断。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明确提出“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在对《决定》关键词使用次数统计中“制度”和“改革”排名前两位(制度出现了183次、改革出现了137次)。 向外界展示了党中央推进信访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6.取消信访排名的社会实践
信访排名制度的设计初衷是要通过排名、通报制度督促基层工作者重视基层问题。本世纪,随着社会的转型,社会各类矛盾凸显,信访制度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增加。但是因为信访排名制度与地方党政领导升迁直接挂钩,造成地方信访压力过大,基层信访部门为了信访排名不惜采取各种手段甚至雇佣“黑保安”,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总共7页     [1]   2   [3]   [4]   [5]   [6]   [7]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