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信访排名背景下基层信访工作开展的现状调研及问题对策的分析/刘桂强(5)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1)为了了解基层信访部门在取消信访排名的背景下信访工作的现行工作机制以及开展实施情况,并对现行工作机制进行评价和分析。掌握基层信访部门在信访改革背景下遇到的困难和现实困境,明确基层信访工作中问题症结所在;
(2)为了在基层信访工作的实践、调研中探索与基层实际情况紧密结合的信访工作开展新机制,进一步提升信访制度在“政治参与、民主监督、社会救济”方面的独特作用,使原本异化的信访的功能“归位”,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
(3)增进社会民众对信访制度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众的法律意识和司法意识,使民众正确对待信访工作,从而避免“信访不信法”这种尴尬局面的出现,提升司法在民众心中的权威;
(4)通过司法意识的宣传、工作机制的探索为解决基层信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为进一步深化改革背景下信访工作改革方向提供有益的借鉴,响应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号召,推进信访工作的改革。
2.研究意义
(1)概说
信访制度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是当前政治体制下为满足民众诉愿而安排的一种特殊机制。面对社会矛盾和多方利益的冲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信访制度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在取消信访排名的背景下,通过对基层信访工作的研究,探究新形势下信访工作改革的新路径,从而使得信访这一独具特色的制度在公民政治参与、权利救济、民主监督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使社会民众能够更好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及时有效的化解社会矛盾;使得社会更加和谐、政治更加清明。
(2)对基层民众的意义
通过信访制度的改革路径探索,为民众政治参与、社会监督、权利救济提供通畅、有效的渠道,进一步维护民众的合法权益;增强基层民众的法律观念和意识,树立司法权威,避免“信访不信法”此类观念的蔓延;
(3)对信访制度自身的意义
正如前文提到的,信访制度在目前民众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现在阶段,由于文化因素、司法因素、民众心理等种种原因,信访制度的功能发生了位移。通过对信访制度改革路径的探索,可以实现信访制度功能的归位,进而发挥信访制度在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4)对“依法治国”的意义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化国家”的方略,党的十八大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依法治国这一方略的指导下,信访制度作为法制框架下一项重要的制度,成为推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化国家的重要一环。信访制度的改革路径探究,在完善信访制度自身的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法治化国家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总共7页
[1] [2] [3] [4] 5
[6] [7]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