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下的司法视野/方略
司法要为安全服务。“总体国家安全”下,司法工作需要更宽的视野、更高的使命担当。
在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共中央根据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作出的科学判断,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必将成为今后全党全国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过程中科学施策、谋划发展的重要遵循。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司法工作需要放宽视野,拓展服务,敢于担当,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司法工作,首先要进一步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安全稳定是发展的基础。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毫无疑问,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矛盾易发多发。加之国际复杂环境的影响,一些不安全、不稳定因素随时可能在局部地区、被偶发事件点燃。前一段时间,相继在北京天安门、昆明火车站发生的暴力恐怖事件,就是例证。恐怖活动再也不是离我们很远,而是就在身边;防恐、反恐不是未雨绸缪,而是刻不容缓。因此,司法机关应该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共同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
另一方面,在一些看似普通却有着复杂社会背景的个案处理上,要加强研判,在分清是非的基础上,态度鲜明,坚定果断,不可摇摆不定、拖泥带水,给公众和媒体留下猜测、想象甚至炒作的空间,诱发社会动荡和不安。犹记得前一段时间在各地频繁发生的“医闹”。开始时很多人受不良媒体蛊惑,也基于“医患矛盾”,对患方给予极大同情和偏袒。两会期间,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接受采访,坚定表示,“医患关系有问题,但绝不允许暴力侵害。”对于暴力伤医者,法院将严惩不贷。此言一出,澄清了是非,安抚了医护队伍,稳定了民心和大局。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司法工作,必须进一步树立民本思想,打牢群众基础。民为邦本。国家要安全,先要国民安全。司法工作为国家安全服务,必须牢牢把握以民为本、服务民生的宗旨,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权益,满足群众司法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关注和追求不断增强,对于破坏生活居住环境、影响生命健康的维权诉求越来越强烈。一段时间以来在各地接连发生的抵制PX事件,即是例证。这方面的事情处理不好,就可能激化矛盾,引起民众对党和政府的不满,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据了解,去年以来,人民法院在民生审判方面明显加大了力度,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惩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司法解释、打击环境污染的司法解释;对全国特大“地沟油”案件进行了庭审现场直播。这些举措都体现了司法关注民生、回应群众关切的理念,自然也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好评。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